第三节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通过阅读分析(或情景剧表演)提高自学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 3.关注空气质量,关注健康。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尤其是肺的结构和作用)。 2.关注空气质量,关注健康。 教学难点: 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为什么婴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世间?空气是怎么样被吸入体内的?进入体内之前经过了怎样的处理? 二、讲授新课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自学讨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学生:阅读教材第57页到58页的内容,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 (2)为什么称“咽喉要道”?这个“要”是指的什么?嘴巴是发声器官吗? (3)痰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4)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畅通外,还有哪些作用? (5)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侵害了吗?这说明了什么? (6)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生活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 (1)①鼻腔内的鼻毛可以阻挡吸入空气中的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②鼻腔内的黏膜分泌黏液,能粘住吸入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并使空气变的湿润;③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口腔不具备这一点。总之,鼻腔对吸入的空气有滤过、湿润和温暖作用,所以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 (2)咽是食物和气流的通道,喉是气流的通道,这两个入口通道堵塞,人将无法生存。所以把重要军事通道形容为咽喉要道,要,就是重要。发声器官是喉,口腔是协助发声的,是为发声的准确性服务的。 (3)气管内表面有黏膜,黏液腺分泌黏液,粘住灰尘;湿润、清洁空气。同时,气管和支气管内的纤毛向喉部摆动,通过咳嗽排出灰粒、病菌和黏液,这就是痰。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等病原体。呼吸系统的传染病的病原体都是通过痰液进行传播。因此我们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 (4)呼吸道除了有保证气流通畅的作用之外,还可以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湿润、温暖、清洁。 (5)不能。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6)北欧人的鼻子的形状既细又高,而赤道地区人的鼻子既宽大又扁平。北欧地区含量,又细又高的鼻子可使冷空气有更多的时间被加温。 学生:根据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完成课本剧(如特殊的清洁工、呼吸道的阻截行动)。 教师:结合肺的模型讲解肺的结构与功能,并对呼吸系统的功能作总结。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在细支气管的末端形成许多肺泡。 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1)肺泡数目多(约3亿个); (2)肺泡总面积大(约100 m2); (3)肺泡壁很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 (4)肺泡外表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三、课堂反馈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D ) A.鼻腔、气管和肺 B.口腔、气管、支气管和肺 C.呼吸道和气管 D.呼吸道和肺 2.吞咽食物和呼吸空气时都经过的器官是( A ) A.咽 B.鼻 C.口 D.喉 3.下面关于呼吸道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B.呼吸道可以使空气温暖 C.呼吸道可以使空气湿润 D.呼吸道能够清除空气中的所有有害物质 4.下列对肺泡结构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肺泡由一层薄的上皮细胞构成 B.肺泡壁有平滑肌,故肺泡能舒缩 C.肺泡外面包被着毛细血管 D.肺泡数目极多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知识,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或通过课件展示。 1第三节 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呼吸运动的过程。 2.说出肺活量的概念。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