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871083

3《我爱这土地》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7次 大小:22497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学生,教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理解关键诗句的含义。 2.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和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3.体味诗歌中抒发的恋土深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 1.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理解关键诗句的含义。 2.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和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学习难点】 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和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学习时间】 1课时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一起就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他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火把》等。 2.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汇入到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去,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 预习设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嘶哑( ) 喉咙( ) 腐烂( ) 黎明( ) 汹涌( ) 2.解释下列词语 ⑴嘶哑: ⑵汹涌: ⑶深沉: ⑷悲愤: ⑸止息: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2.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3.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4.熟读诗歌,归纳诗歌的层次结构和大意。 四、合作探究 品读诗歌,思考问题: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鸟”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什么象征意义? 2.古人有诗云:“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叫声应该是优美清脆的,可诗人笔下的鸟儿却是叫声———(嘶哑的),为什么这里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 诗人艾青心目中那“无比温柔的黎明”已经实现了,假如你也是一只鸟,面对日益繁荣昌盛的祖国,展望我们美好的未来,你是不是也想尽情歌唱属于自己的光明前景,请你用“假如我是一只鸟”开头,仿照本诗的格式也写几句诗。 六、课堂检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sī(  )哑 fǔ(  )烂 hóu(   )咙 汹涌(  ) 悲愤(  ) 黎明(  ) 2.选出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  ) A.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对《我爱这土地》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辛酸和执着的爱。 B.“假如我是一只鸟”,本诗用一只鸟儿眷恋土地作比,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的是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4.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文中两个省略号和破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