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879937

大象版(2017秋) 四年级下册5.1小船与浮力 (教案) (表格式)

日期:2024-06-0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250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大象,2017,四年级,下册,小船,浮力
  • cover
《小船与浮力》教学设计 材料来源: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书/大象-出卷网- 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 主 题:小船与浮力 课 时:共1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整体思路 《小船与浮力》是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这一单元的科学探究目标是“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作出反思与调整”,在进入本节课主题之前,要先让学生感受什么是浮力,以此引出浮力的概念和浮力的方向,之后老师带来几种物体,让学生猜测并实验哪个物体能浮在水面,哪个物体能沉在水底,此过程预计实验时间5分钟,基于以上实验结果,提出本节课的问题,沉入水底的物体受到浮力没?在进行实验设计之前,要先带领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接着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最终得出结论,不论物体在水中沉与浮,此物体均受到浮力。 学习准备 准备者 名称 数量,规格 用途说明 教师 课件 船的图片 用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浮力” 器材 橡皮泥,乒乓球,钩码,弹簧测力计等 用于探究沉在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实验 环境 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室 以便多媒体设备的使用 学生 实验记录单 一个小组一张 记录探究计划,根据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结果等 课题 小船与浮力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知道浮力的初步概念。 通过实验知道,不论物体在水中沉与浮,均收到浮力。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作出反思与调整。 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重点 水中的物体,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 难点 沉入水中的橡皮泥,如何让其浮在水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増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Q1: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引出本节课内容“小船与浮力” 实验1 用手把泡沫板压入水中 Q2: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完毕后,老师解释这种抵抗你手的力叫作浮力,并且浮力的方向向上 认真思考 认真实验,体会手的感觉 能回答出来有股阻止自己的力 引出本节课课题 体会什么是浮力 知道浮力的概念及浮力的方向 提 出 问 题 实验2 物体的沉浮实验:让学生预测并实验回形针,橡皮泥,钩码,海绵,木块的沉浮。 实验完毕后进行总结 Q3:浮在水上的物体受到浮力没? Q4:沉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没? 基于学生回答情况,提出本节课问题: 沉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没? 认真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 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进行初步思考 为引出本节课的问题“沉入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没” 设 计 实 验 认识弹簧测力计 老师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各部分结构和使用方法 设计实验 测出空气中钩码的示数 测出沉入水中钩码的示数 Q5:如果钩码不受浮力,测力计示数变化不? Q6:如果钩码受浮力,测力计示数变化不? Q7:出现什么结果,证明钩码受到浮力? 认真听讲,并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思考物体受到浮力和不受到浮力的区别 学生思考这三个问题,进行猜想假设 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弹簧测力计,以此来铺垫 对问题猜想假设,从而引出下一环节 实 验 实验: 进行沉入水中的钩码是否受到浮力实验 实验时间8分钟 展示: 让学生汇报实验数据 认真实验,并记录相关实验数据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 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本节课问题 得 出 结 论 通过以上实验数据,你得到什么结论? 物体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浮力,浮力的方向向上 不论物体的沉与浮,均收到浮力 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以上结论 为使通过实验数据得到实验结论 拓 展 延 伸 拓展延伸 Q8:橡皮泥会沉入水中,怎样才能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学生思考 学生实验记录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