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882374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过程设计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217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过程,设计
  • cover
陈太丘与友期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对我这位新老师一定很好奇吧?告诉你们,我有一个特异功能。我能凭你一句话,可以推测你是哪种性格的人。信吗?那就来试一试吧。我先来说个情境,你们要说出自己的第一反应:假如这个周六,你和你最要好的朋友约好了早上9点一起出发去登学校后面的那座山。可是过了9点,你的好朋友还没有来,你会怎么办?(生答) 老师发现我们班同学真是个性十足啊。咦,早在一千多年前,有两个好朋友也相约了,后来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看看吧! 〖或,同学们,生活中,你们曾被人失约吗?当时你的心情怎样?===(开小火车)?早在一千多年前,有两个好朋友也相约了,后来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看看吧!〗 二、朗读感知,乐聊故事 1、欲知故事详情,请自由读课文。 2、和老师聊聊: (1)刚才穿越时空你看到了吗?是哪两个朋友相约?===陈太丘和友人。 (2)师:陈太丘是他的本名吗?===不是,真名是陈shi 。太丘是地名,是他在这个地方当过县令。(古文常识:古人喜欢以官职名称称呼人)。友人可否有称号(怎么没称号)?===?(偷偷告诉你:比陈太丘官高两级) (3)师:两人相约的结果怎样?你从哪句话读到这点信息?===PPT: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指名读,注意句读。PPT: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指名翻译(注意:A、补充省略成分,“友过中不至,及丘去后,友乃至。”B、落实重点字词:去、乃、至等)-→齐读-→去掉句读,读出停顿。-→闭上眼睛背诵这句。〖(比如:古代说“去五中”是什么意思?===离开五中。现在说“去五中”是什么意思?===到五中去。可见,这个词古今异义〗 三、表演人物,巧知字词 1、师:下面精彩开始,再次穿越时空,化身来到当时情境。 PPT:同桌两人表演友人与元方,注意: A、尽量用本地话(或尽量用现代文)。〖先弄懂句子意思,用本地话该怎样说。〗 B、尽量接近对话原意。 C、尽量模拟人物语气、关键的神情和动作。 两人上台表演。 PPT:四组评委的任务: 第一、二组:听他们的对话是否把最难翻译的词句都处理好了? 第三、四组:请关注他们每一句对话的语气及神情是否有变化?表演的关键动作是否都到位? 2、两人表演后 (1)在评价中落实字词【师:他们表演时下列字词是怎样理解的?】(适当板书),如: “君”是对别人的尊称,可解释为“您”。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可解释为“你父亲”。 “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可解释为“我爸爸”。 “委、不、引、顾” (2)明确朗读: A、客的两处语言应该分别用怎样的语气读?===第一处:询问,很客气。第二外:愤怒,音调很高。 B、元方会用怎样的语气说话呢?===第一处:很有礼貌,客气的说。第二处:声调不高,但义正词严。 3、还原文言文,师生对话,男女对话,反复朗读,读出语气,语调,神态。 四、问题讨论,挖掘主旨 1、你觉得“元方入门不顾”该不该?(为什么说该?为什么说不该?即评价友人)===演友人者谈,演元方者谈,其余生谈。 预设:A、“元方入门不顾”,可以看出元方也失礼了,客人已经知错就改,向他表示歉意,而元方不理睬,这不也失礼吗?B、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一个大人能放下架子主动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不应该不给别人台阶下。友人勇于向孩子认错而应受到我们的尊敬,不要得理不让人。C、我认为这是元方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应该!他言而无信,他粗野无理,不讲礼节,缺乏教养。哦,人家对粗野,你也粗野对他;人家对你失礼,你也失礼。是这样的意思吗?但我们还要注意到元方只有七岁?===D、元方毕竟只有七岁的孩子,情感易外露,不知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