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885023

大象版(2017秋) 三年级上册4.1《空气占据空间》(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1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150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大象,2017,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教案
  • cover
第四单元 流动的空气 第一课 空气占据空间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标要求: 1.知道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第一节《空气占据空间》。为了帮助学生达成“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教材选用“在瓶子里吹气球”、“纸杯倒扣在水中”等实验,层层递进,使学生明确空气和固体、液体一样占据一定的空间,并充满各处。为后面几节课打好基础。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天真,探究积极性高。经过一年级“空气”单元的学习,已经认识到我们周围有空气、空气存在于很多物体中,这对学习本节课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特殊性,学生在理解“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时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认知冲突。通过观察、假设、实验、分析、讨论等方法促进学生的理解。 二、学习目标: 1.能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合理的猜想。 2.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能够明确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并充满各处。 三、学习重点: 1.能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合理的猜想。 2.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能够明确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并充满各处。 四、学习难点: 1.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能够明确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并充满各处。 五、教学准备:教材、教学课件、水槽、装满黄豆的瓶子、装满水的瓶子、什么都不装的瓶子、套有气球的完整瓶子、套有气球的有孔瓶子、水等。 六、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 1.观察3个不同的瓶子。 ①“空”瓶子? ②装满黄豆的瓶子 ③装满水的瓶子: 2.演示实验:吹套在瓶子里的气球。 1.学生仔细观察3种不同的瓶子,根据老师的引导说出(黄豆、水)占据了瓶子的空间。 2.学生认真观看演示实验并思考。 本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三个不同的瓶子说出固体和液体占据空间,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猜想假设 依据演示实验,提问:为什么暴露在空气中的气球吹得很大,套在瓶子里的气球吹大一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当学生猜想出“瓶子里有空气?”时提问:怎样才能证明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①力气小?②气球漏气?③瓶子太小?④瓶子里有空气? 2.学生讨论,交流如何证明瓶子里有空气?并回答。 本环节的设置在于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大胆猜想,达成学习目标1,突出重点。 搜集证据 1.实验:空气占据瓶子的一部分空间。 准备提前钻好孔的瓶子 ①堵住小孔吹气球:吹不大 ②松开小孔吹气球:吹大了 思考:这是什么原因呢? ③放在水中吹气球:有气泡 2.实验:不会湿的纸团。 猜想:在杯子底部紧塞一团纸,垂直倒扣着压入水槽中,杯子底部的纸团会湿吗?为什么?验证:做实验试一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边进行实验边记录。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得出结论:瓶子里有空气。 2.根据教师出示的实验,首先进行猜想并解释:不会。纸杯中的空气占据了纸杯的空间。 再进行实验进行验证。 本环节着重先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现象再进行合理的假设,最后通过不同的实验进行验证与解释,使学生的预测与假设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同时达成学习目标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得出结论 1.再次思考:“空”瓶子真的是空的吗? 2.交流: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空间也被空气占据着? 3.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 1.学生思考并回答:“空”瓶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着瓶子的空间。 2.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