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89058

语文六年级上鲁教版5.26《静夜》课件2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1425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语文,六年级,教版,5.26,静夜,课件
  • cover
课件15张PPT。  你能有节奏、有感情的背一背李白的《静夜思》吗?诗人看见了什么? 月光诗人由月光联想到什么?白霜、故乡 李白思的是什么?故乡、亲人  郭沫若的《静夜》与李白的《静夜思》同样都表达了一种在静谧的夜晚中的感情流露,那郭沫若的诗又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怀呢? 静夜1、积累“笼罩、模糊”等词语。 2、理清诗歌的结构特点。 3、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静 夜读一读mólǒnɡ jiāo 描述了静谧的夜景。借“鲛人流珠”的传说,表达了诗人惆怅、无奈的感情。 第一小节写景表现 的特征。幽清、静谧第一小节的“淡淡”“团团”“点点”表现了作者 的感情。淡淡的忧伤 第二小节作者发问的“天河”是指 日本与中国相隔的大海。 这首诗具体写了那些景物?哪部分写实?哪部分想象?写实与想象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诗的第一小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属写实;第二小节属想象。无论写实还是想象都突出了夜晚的“静”。 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象的基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象,第一节的景便没有活力,没有生气。有了第二节的想象,才使看似平淡无奇的景变得空灵、美丽。 住在海底的神人 传说中的鲛人是住在什么地方? 如何理解“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鲛人不仅指神话传说中住在海底的神人,也可以指诗人自身。在这异国他乡的静夜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流的是思乡之泪,忧国之泪。也可能指对岸的亲人,在对月思念远在东瀛的亲人。诗人描绘了一幅奇妙而美丽、和平而宁静、轻柔而温馨的夜景,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在这美好的生活中,为什么要加上“鲛人泣珠”这样凄凉的画面? 因为对时代的失望,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念而表达出哀伤、无奈和惆怅。 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像“笼罩”一词,写出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淡淡的月光下,朦胧而又神秘。“漏出了几点疏星”的“漏”,写出了淡淡月光照耀下的团团白云,而白云之间的空隙里,有隐约可见的闪烁的几颗星星。  这两首诗有哪些异同?  都是先写景,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象。  不同的是《天》在写景部分由“街灯”、“明星”的联想把读者的视线由人间转到天上,为第二小节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做了铺垫。《静》靠第二小节的“天河何处”结束写景,转而想象的。 4.比较阅读: (1)结构相似 两诗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转而进入想象的世界。 (2)意境相似 这两首诗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夜空明净的世界,极空灵、美丽、优雅,带有浪漫主义的全新色彩,真切、新美,了无阴翳,更能有力地鞭笞现实,引人向上。 (3)音律和谐 这两首诗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天上的街市 静 夜《星 空》对光明、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对时代失望和对祖国、家乡和亲人思念的淡淡的哀伤。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对前途感到渺茫,表达出诗人朦胧的理想和追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