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901773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233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导读,作品,纪实,红星照耀中国,名著,编版
  • cover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习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把握纪实作品的特点。 2.梳理历史事件,了解作品所写事实,感知人物形象。 3.进行活动展示,深入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奋斗史。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把握纪实作品的特点。 2.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书中历史事件,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等的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外国人,他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经过4个月的实地考察,写了14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拍了30卷胶卷,向世界报道红军长征的消息;有这样一本书,使中国万千青年备受鼓舞,走上革命之路,毅然奔赴抗日前线。这个外国人就是埃德加·斯诺,这本书便是《红星照耀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红星照耀中国》,去了解这部作品为什么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去探寻阅读纪实作品的方法。 板书课题: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纪实作品的阅读 (出示课件1) 二、整体感知,走近名著 教师:这部名著的作者是谁?同学们,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学生:埃德加·斯诺。(出示课件2) 教师:哪位同学能具体介绍这位作者吗? 学生:埃德加·斯诺( 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到1935年,斯诺在燕京大学新闻系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北,写了大量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教师:同学们,这部名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出来的? (学生讨论,然后根据阅读积累回答。) 学生:斯诺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陕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的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做了广泛深入的调查。4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同年10月底,斯诺带着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这部报告文学终于诞生了。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了解这部名著的题目。 (学生分析讨论,教师点拨解释。) 教师指正:书名“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代指中国共产党,也可以指共产主义。“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强调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了光明。 1937年10月,英国出版斯诺的英文初版《红星照耀中国》(REDSTAR OVER CHINA),1938年2月,由胡愈之策划,林淡秋、梅益等12人集体承译,以复社名义出版的《RED STAR OVER CHINA》第一个中译本在上海问世。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译本曾易名《西行漫记》。 教师: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这部名著的内容。(出示课件2) (学生归纳,教师点拨。) 学生: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和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等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毛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部名著的艺术特色。(出示课件3)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预设1: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