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901803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4013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
  • cover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教学目标】 1.学习时间顺序与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2.了解在说明文中运用记叙的方法。 3.体会本文说明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4.了解我国近百年的人民革命斗争史,激励学生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努力奋斗。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及说明顺序。 2.教学难点:掌握时间顺序与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本文作者周定舫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立的历史背景。 2.学习运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出示图片:(出示课件1) 教师郑重朗读:(出示课件2)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出示课件3)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本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 教师要求:布置预习这课的作者,了解这课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5) 周定舫(1931-1993),记者。浙江定海人。1953年8月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者。他采写的和与人合写的《建设中的北京》《北京城里里外外》《北京公用事业的服务员们》《当你们熟睡的时候》《祖国的天常蓝水常清》等作品,分别被收入《北京在前进》《人民的好总理》等书中。 (2)课文背景 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课内容做准备。 写作背景:(出示课件6) 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58年4月22日建成,期间经历5年8个月。本文发表于纪念碑落成第二天,可见人们对人民英雄的缅怀和崇敬之情。作者对纪念碑的介绍内涵丰富,情感深厚,突出了纪念碑的纪念意义。 课文背景:(出示课件7、8)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年9月30日奠基,1952年8月1日开工,1958年4月22日建成,1958年5月1日揭幕,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人民英雄纪念碑通高37.94米,正面(北面)碑心是一整块花岗岩,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60.23吨,碑基面积约3 000平方米,四周围绕着两层汉白玉栏杆。碑形庄严雄伟,具有民族风格。碑身正面是毛泽东的题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有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碑座四周镶嵌着10幅反映我国近百年来革命历史的巨大浮雕。纪念碑表彰人民英雄千古不朽的功勋,表达全国人民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3)文体知识 预设:(出示课件9) 常见的说明方法 下定义 举例子 作比较 打比方 分类别 画图表 列数字 摹状貌 引用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读一读生字词。(出示课件10) 教师提示:注意“溯”“衅”“髻”“卅”的读音。 (2)辨一辨形近字。(出示课件11) (3)解一解词语。(出示课件12、13) 瞻仰:怀着恭敬的心情仰望。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而雄伟。 矗立:高耸地立着。 挺拔:直立而高耸。 挑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