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916580

花城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6课《歌曲 《唐老伯有个小农场》》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9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6374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花城,一年级,音乐,下册,6课,歌曲 《唐老伯有个小农场
  • cover
《唐老伯有小农场》教学设计 ●课程年级:一年级 ●教学素材: 花城版《音乐》一年级下册《唐老伯有个小农场》歌曲,C大调基本音级,三度音程,生活资源———动物叫声(长音、短音)与节奏× × × ×-,学科资源———课堂打击乐与× × × ×-,相关艺术素养资源———自主制作喜欢的动物头饰 ●设计理念: “立德树人”背景下努力提升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创意表达”的音乐艺术核心素养,以柯达伊教学法理念为指导,着力构建“听唱写(奏)创”的能力,从低年段开始,由简到繁、有少到多、由易到难,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从“生歌变熟歌、熟歌学本领、本领学生歌”循序渐进教学。本课设计从由有的音乐节奏、音级音高概念中区学习新歌,再在生歌变熟歌后运用拓展学习,尝试创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由“常识”上升为“知识”,再运用“知识”成“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广州市黄埔区萝峰小学一年级学生,萝峰小学的生源来自合并区前的村落,大部分学生没有校外学习音乐的经历,基于一年级是习惯养成、课堂常规形成的有利契机,音乐教师魏老师从一年级上学期开学之初就进行节奏的学习,进行音的长短、强弱、音色、音准的教学探究,鼓励家校共育,学生的整体学习兴趣比较浓,模仿能力强,魏老师特别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在一年级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自控能力差的客观实际下,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贯穿“音乐指令”、“小组合作学习”于其中,致力打造“静态与动态”、“美感与动感”的课堂。 学生上本课的基础能力是: 1、可进行短小曲谱的拍奏、视唱。 2、普遍学习C大调的基础音级和相应科尔文手势。 3、会跟钢琴模唱三度音,在音准方面有练习的基础。 4、知道4/4拍子是每小节4拍。 5、有探索过课堂打击乐器的长音、短音音效和演奏方法。 6、有家校共育的基础,学生和家长共同设计制作头饰曾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本课新授的知识点是: 1、通过原有的节奏知识、强弱的力度记号,加强音符的准确演绎的基础上,直接学习歌曲演唱,并能改编歌词进行演唱。 2、能直观形象的分析曲式结构。 3、初步尝试创编节奏型,在老师指挥下为歌曲进行伴奏 4、课前布置家庭作业:和家长一起设计并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 ●教材分析: 《唐老伯有小农场》是一首美国童谣,全曲四个乐句,是aaba的曲式结构,主要由八分节奏、四分节奏、二分节奏和休止符编成旋律。歌词描写了小动物的动态,特别第三乐句用弱起乐句的手法把动物叫声的拟声词进行了力度的渐强的对比表现了小动物的可爱,歌曲富有趣味性。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到音乐中动物的可爱,模仿动物声音、动态中增强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之情,并学会创编歌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熟悉的八分节奏、四分节奏、二分节奏节奏以及休止符知识,完整的读拍节奏;在探究音的长短强弱与动态表演中学会演唱歌曲。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分析曲式,并能用字母和图形等方式表达出来:联系生活实际由动物叫声的长短初步探索节奏型组合,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过程中建立常规,强化规矩意识。 ●教学重点:全体参与体验、模仿、创编,在探究中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尝试节奏型组合创编,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学生———设计制作动物头饰;教师———课件、五套节奏卡片、音符卡片; 音乐室———钢琴、打击乐器(三角铁、碰铃、木鱼、沙棰、铃鼓)人手一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听钢琴起立 2、 唱问好歌: 【设计意图】增加上课仪感,也提醒学生迅速将注意力集中课堂,用音乐指令调控课堂氛围作用。 2、综合练习 1、C大调音阶。学生站立边唱边做柯尔文手势,辅助音高。 2、三度音程模唱。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