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934593

教科版(2017)五年级上册科学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2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12次 大小:9230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科,成因,练习题,同步,作用,地震
  • cover
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同步练习五年级上册(教科版)含答案 1.岩层相互挤压,这里可能会发生_____(填“弯曲”或“断裂”),岩层被拉张,如果继续拉张,这里可能会发生_____(填“弯曲”或“断裂”)。 2.地震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例如由于地下深处岩石层的_____、_____而使岩层发生_____、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_____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地面上物体的震动。 3.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壳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_____和_____让我们感受到。 4.从下图中看到,小圆点多出现在地区板块的交界处,而这些地区经常发生地震。图中A、B、C三处划线部分,_____不是处在板块的边缘。 二、选择题 1.2022年6月1日,我国四川省雅安市发生了6.1级地震,发生地震时孩子们都在上课,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跑到窗边呼叫 B.抱头躲到桌子底下 C.马上跑出去 2.地震发生时,身处高楼的人正确的做法是( )。 A.乘坐电梯快速逃离高楼到空旷的地方。 B.护住头部,就近躲到坚固家具的下方。 C.跑到阳台,发送紧急求助信号,等待求援。 3.下列不属于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是( )。 A.海浪侵蚀 B.火山喷发 C.地震 4.1976年和2008年的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震,分别发生在我国的( )。 A.四川汶川 河北唐山 B.河北唐山 四川汶川 C.四川唐山 河北汶川 5.发生地震的地点主要是( )。 A.海洋与陆地交界处 B.地壳较厚且坚固处 C.岩层断裂、错动处 6.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最主要原因是( )。 A.水的作用 B.流水的作用 C.人类乱砍伐森林等行为破坏环境 D.地壳的运动引起 7.地震会造成( )现象。 A.加速平原地形的形成 B.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 C.减慢平原地形的形成 8.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部力量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的现象,小明究地震是如何发生的,他用多层橡皮泥模拟岩层,然后进行挤压和拉张。小明用多层橡皮泥进行模拟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做出猜想或假说 C.观察实验,获得证据 D.交流合作、评价证据 9.如下图,小刚用力推一根竹片的两端,发现竹片中间会弯曲隆起,断裂时手会有发麻的感觉。小刚是为了研究( )。 A.高山的形成原因 B.火山喷发的形成原因 C.地震的形成原因 10.如图是模拟地震成因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该实验中,泥土用来代表地核 B.图甲操作是为了模拟相互挤压岩层断裂 C.该模拟实验是为了收集证据证明我们关于地震成因的猜想 三、判断题 1.地震离我们很遥远,没必要进行正确的避震演习。( ) 2.发生地震在室内无法及时撤离时,根据“伏地、遮挡、手抓牢”的原则,要赶紧钻到桌子下边或用靠垫捂住最脆弱的头部,手牢牢抓住桌子腿。( ) 3.由上地幔顶部和地壳组成叫做岩石圈,岩石圈主要有六大板块组成,然而这岩石圈在软流层里的岩浆带动下,容易诱发地震。( ) 4.岩层的断裂、错动可能引发地震。( ) 5.火山和地震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形式。( ) 四、简答题 如果没有科学仪器,怎样预测地震? 五、实验题 地震是大地的震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震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大地震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70--300千米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千米的地震为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程度越大,波及范围越小,反之亦然。我国在1976年7月发生河北省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2008年5月发生四川汶川地震,震级为8.0级。2010年4月发生青海玉树地震,震级为7.1级。2005年7月黑龙江林甸县发生5.1级地震。 弱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