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935993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31张PPT)

日期:2024-06-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73778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件
  • cover
(课件网) 金缕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玉片而成。 金缕玉衣 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这件金缕玉衣共用玉2498片,金丝1100克,其制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这件金缕玉衣是在汉代诸侯王刘胜的墓中发掘的。 这体现了诸侯王生活奢侈,经济实力强,他们享受着与天子同等的待遇,甚至凌驾于天子之上,这些诸侯王的存在,令谁最为担忧呢? 汉武帝刘彻 五铢钱 汉代耧车(模型) 汉武帝--刘彻 (前156-前87年) 汉景帝的儿子,西汉第七位皇帝。 7岁被立为太子,16岁登基为帝,70岁驾崩,在位54年。 他创造了多项制度,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把西汉王朝推向鼎盛。 大一统的含义 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西汉前期形势图 郡县制 诸侯王国 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景帝采纳大臣晁错的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引起七国举兵叛乱。 随后,平定七国之乱。 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图 中央人口 封国人口 中央辖郡 封国辖郡 问题: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 一、“推恩令”的实施 ▲汉武帝接受主父偃“推恩”建议,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弟子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你送來的贺礼太薄,对朕不敬,削你的爵位! 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一、“推恩令”的实施 作用: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派一名刺史,代表朝廷监视地方上的官吏、豪强和诸侯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材料: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建立刺史制度 ①西汉初,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政策,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 ②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背景: 历史再现--“诸子百家”论治国 汉武帝:众爱卿,朕今天让你们给寡人出出主意,究竟采用什么思想来治理国家,可永保江山呢? 大臣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有人目无国法,说三道四,这样对国家不利。要加强刑法,看今后还敢诽谤皇上? 大臣乙:俗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商、秦灭亡就是前车之鉴。先王无为而治才有今天成就,既然先王治国思想那么好,就继续采用为妙。 董仲舒:上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上天的儿子,奉上天命令统治人间,是至高无上的,谁敢说三道四就是对上天冒犯,会遭天谴。国家应禁止其他学说,用“仁”“礼”教化百姓,百姓就会安分守己,天下太平。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的精神支柱。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儒学开始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请根据以下两幅图片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和共同目的是什么。 秦坑儒谷 汉代讲经图 秦坑儒谷 秦始皇: 对敢于评议朝政的儒生以暴力手段坑杀,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 汉代讲经图 汉武帝:把儒学立为正统,在长安设立太学培养儒学人才,让他们能够进入仕途成为王朝的维护者,巩固了汉朝的大一统。 (焚书坑儒) 共同目的:巩固统治,控制思想 (独尊儒术) 材料: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 --《史记·吴王濞列传》 ①私人铸币没有完全禁绝; 通过材料,概括西汉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问题? ②盐铁经营权掌握在地方豪强手中; ③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 释义:刘濞在封国内采铜铸钱,煮海水生产盐,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