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948838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教案(表格式)-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

日期:2024-06-24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7183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教版,化学,九年级,学年,-2022-2023,格式
  • cover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燃烧 设计说明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燃烧及燃烧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以及防火与灭火四个部分。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化学变化,在前面学习中接触了一些燃烧的实例,也知道了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本节内容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回顾已学知识,还有利于以后对金属锈蚀及防护的学习,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从两幅有关燃烧的图片引入,说明燃烧能造福于人类,燃烧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进一步说明事物的两面性。我们了解了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的脑海里已经对燃烧的定义有了模糊的印象,很多生活经验也使学生了解了燃烧是有条件的,但是他们还没有形成系统和规范的概念。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和教师的演示实验,再加上教师的引导,比较容易掌握燃烧的条件。 在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的学习中,让学生了解爆炸和燃烧还是有区别的;关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也是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并通过一些注意安全的图标来加强对安全的认识,说明随时注意防火、防爆,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在前面认识的基础上理解灭火的方法,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能用控制变量法对燃烧条件进行探究。 2.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3.了解灭火的原理和防范爆炸的措施。 4.掌握从火灾中逃生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掌握一切事物均有规律可寻,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从而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燃烧需要的条件。 2.燃料完全燃烧的条件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 1.燃烧需要的条件。 2.燃料完全燃烧的条件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 1.学会用辩证的方法看待事物,认识事物的两面性。 2.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燃烧的条件。 教具、学具 坩埚钳、酒精、酒精灯、火柴、玻璃片、石棉网、蜡烛、棉花、木条、煤块、剪刀、塑料瓶、硬纸板、乳胶管、水、湿抹布、沙土、镊子、面粉、多媒体课件等。 授课时数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燃烧燃尽了茹毛饮血的历史,燃烧点燃了现代社会的辉煌。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燃烧。请同学们谈谈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燃烧的现象。你能否从燃烧的事例和现象中找出燃烧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并试着给燃烧下一个定义呢? 讲授新课 【教师点拨】 说到火,我们就会想到燃烧,火是物质燃烧时的一种现象。燃烧能造福于人类,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教师提问】 在你以前的学习过程中,一定知道很多燃烧的事例。请把你知道的事例填写在下表中,并与同学交流、讨论。 事例观察到的现象镁条的燃烧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有白色物质生成燃烧的特征可归纳为: 【学生回答】 事例观察到的现象铁丝的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红磷的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发光、放热硫的燃烧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燃烧的特征可归纳为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 【教师讲述】 一、燃烧 1.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对燃烧的理解 (1)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其实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