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955416

学霸夯基——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4.1《观沧海》知识详解+练习(解析版+原卷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2次 大小:369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学霸,知识,原卷版,解析,练习,详解
    4.1观沧海 知识梳理 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对《观沧海》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登临的地点和方向,“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 B.诗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出了小岛的景物生机勃勃的特点。 C.诗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海面上的秋风和洪波,虚写大风大浪的景象,声势令人惊心动魄,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D.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意思是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描绘大海吞吐日月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答案】C 【解析】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实写海面的景象,并非虚写; 2.选出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 )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的是俯瞰沧海的全景,有力地描绘了大海的壮阔。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运用了对偶的修辞,实写所见之景。 C.“日月之行”等四句虚写作者的主观感受,即诗人看到海水汹涌浩荡所想象出的景象。 D.全诗写景,刻画高山大海景象的同时含蓄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不甘服输的进取精神。 【答案】D 【解析】D.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神奇的想象、虚实结合的方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 3.下列对《观沧海》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了悲凉伤感的气氛。 C.“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为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D.本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答案】B 【解析】B.理解不正确,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悲凉伤感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故B项不正确。故选B。 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②,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释】①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刀,这里指宝刀。②凌烟阁: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