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961301

4.1.2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五年级下册数学 人教版

日期:2024-06-17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132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4.1.2,分数,意义,课稿,五年级,下册
  • cover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 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 分数的意义 (板书课题)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首先来说说我对教材的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5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内容,它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这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为后面学习分数与除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的心里规律”, 5年级学生的 抽象概括能力比较薄弱,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分数的产生,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虽制定好了,要想真正实现可谓难关重重,这个难关就是本课的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 难点是:对单位1的理解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结合本节课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创设法,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法相辅相成。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接下来我重点来说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课本45主题图。提问:他们在干什么呢?剩下的不是一段怎么记。?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测量结果得不到整数时用分数表示。课件出示课本45主题图2。提问:每人平均分到几块月饼,几包薯片,几个西红柿呢?学生反馈,引导学生说出每个人平均分到二分之一个月饼,薯片,西红柿。教师说明: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探究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 从生活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探究新知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知识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探究活动 活动1:认识单位1 小组合作交流,用以准备好学具动手操作,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表示它们的四分之一,并说说是怎样得到的。展示各组的结果:提问:你们在探究四分之一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引导学生得出相同之处都是平均分;不同之处就是分的物体不同,有的是一个物体,有的是一些物体,有的是一个计量单位,我顺势说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者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在这里我会提醒学生自然数“1”表示的是一个物体,而单位“1”既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要加上引号。 活动2:探究分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课本46做一做,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再与同桌互对答案。提问: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反馈得出,把这堆糖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教师说明: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例如:三分之二平均分成3份,所以三分之二的分数单位是三分之一。 最后让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其它几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我顺势在提问:不同分母的分数,它们的分数单位是否相同?并说说理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学生反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组成的,不同分母的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所以不同分母的分数单位不同,但分子都是一。 【设计意图】整个环节让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