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961938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同步精练(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1063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A.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迅速。 B.颔联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富有胆识。 C.颈联即景抒情,“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 D.尾联写诗人向远来的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诗文理解。 D.“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意思是: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把我的尸骨收清。韩愈劝谏阻止唐宪宗,“朝奏”而“夕贬”,但是诗人从不后悔,表现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表述有误; 故选D。 2.阅读下面的诗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A.首联叙述了诗人启程的时间和心情。“悲故乡”三字则点出了诗人早行的原因,表现了其寝不安眠、倍加思念恋人之情折磨的内心痛楚。 B.次联写诗人初离驿站之所见。 C.三联是写早行一路之所见。 D.末———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鬼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呢———继上联而来,是回写早行之先夜晚所得梦境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倍加思念恋人”错误。“悲故乡 ”三字则点出了诗人早行的原因,表现了其寝不安眠,倍加思乡的情感。 故选A。 3.下面对《长沙过贾谊宅》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A.首联一个“悲”字,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诗人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B.颔联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C.颈联以“汉文有道”反衬刘长卿被贬的凄凉,以“湘水无情”烘托贾谊的痴心,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 D.尾联“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C. “反衬刘长卿被贬的凄凉”表达有误。颈联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 故选C。 4.下列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A.首联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季图景:沉重单调的更鼓、天边落雁的叫声,耳目所及,一片凄凉。 B.“断人行”,交代社会环境,战事频繁,诗歌前两联叙事抒情,信手挥写,与题目中的“忆舍弟”无关。 C.诗歌颈联由前两联的“望月”转入抒情,过渡自然,兄弟天各一方,生死难卜,令人伤心断肠,不忍卒读。 D.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润,结构严谨。 【答案】B 解析:上两联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