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963776

北师大(新)版 一上 第二单元 3.跷跷板【优质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842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大,一上,第二,单元,跷跷板,优质
  • cover
班海数学精批———一本可精细批改的教辅 跷跷板 教学内容 跷跷板。(教材第22~23页) 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的经验,认识物体之间存在着轻重的差异。 2. 通过“掂一掂”等活动,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间的轻重。 3. 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认识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获得比较轻重的活动经验。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 课件,厚薄、大小不同的两本书,苹果和梨,天平。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到游乐园玩吗 小动物也很喜欢。(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情境图) 师:瞧,都来了哪些小动物 它们在玩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1:有狮子、老虎和豹,它们在玩跷跷板。 生2:狮子和老虎玩的时候,老虎被翘得高高的。 生3:老虎和豹玩的时候,豹又被翘得高高的。 师:为什么狮子和老虎玩的时候,老虎被翘得高高的 这说明了什么 生:狮子重,老虎轻。 师:老虎和豹玩的时候,豹又被翘得高高的,这说明了什么 生:老虎重,豹轻。 师:狮子比老虎重,老虎又比豹重,到底谁最重,谁最轻呢 生:狮子最重,豹最轻。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用眼睛看到的,然后又想了想“狮子比老虎重,老虎又比豹重”,所以狮子最重,豹最轻。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只是有时候用眼睛是看不出来的。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熟悉的玩跷跷板的游戏引出轻重的概念,既有利于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开始学习,体会轻重的实际意义,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究 1. 掂一掂。 师:老师手里拿的这两本书(厚薄、大小都不相同),你能用眼睛看出哪本重 哪本轻吗 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判断呢 生:分别拿在两只手里掂一掂。 学生实际掂一掂,告诉大家结论。 师:这样看来,有的物体光用眼睛看是不能看出谁轻谁重的,而是要用手掂一掂才知道。 学生实验:用掂一掂的方法比比教材和文具盒谁轻谁重。 2. 称一称。 师:老师这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它们的大小差不多,怎样知道谁重谁轻呢 让多个学生掂一掂,汇报结果。(一定不会出现一致的意见,即使学生看法相同,老师也可以提出相反的看法。) 师:看来我们又遇到问题了,这两个差不多重,用掂一掂的方法很难确定它们谁轻谁重。那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说出“称一称”) 师:老师这儿有一架小天平(出示天平),是专门用来测量比较小的物体的轻重。看老师演示一下怎么测量。(演示操作) 师:现在同学们自己来测量一下你身边的不容易判定谁轻谁重的物体,把测量的结果在小组里交流。 设计意图: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发现当用眼睛看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手掂一掂;当感觉不出来的时候,就要借助工具来测量了,从而体会这些方法各有利弊,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方法,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总结提升 师:经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判断物体的轻重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用眼睛看,也可以用手掂一掂,还可以用天平称一称。 板书设计   跷 跷 板 课后反思 1. 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性强,能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到游乐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看一看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接着步步深入,制造小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层层探究解决问题的不同办法。 2. 整节课学生始终处在问题情境和趣味探究之中,始终保持着积极主动地探究的学习状态,参与课堂教学的投入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感谢您下载使用【班海】教学资源。班海———老师们都在免费用的数学作业精细批改微信小程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