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965078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案)

日期:2024-06-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1910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中外历史纲要上,8课,三国,隋唐,文化,教案
  • cover
第8课 1.唯物史观:理解政治局势、经济发展与思想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基本唯物史观。 2.时空观念:通过学习三国至隋唐思想演变历程,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通过展示及读取文物图片等资料信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 4.历史解释:学生通过对三国至隋唐思想演变的历史背景分析,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5.家国情怀:通过对这一时期辉煌灿烂的文化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进而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教学难点】 儒学的新发展、佛教的发展。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 [引入] 投影唐代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第二步:讲授新课 [问] 这首诗是同学们很熟悉的一首唐诗,诗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的是南朝什么文化现象? [学生回答]反映的是佛教兴盛。 [讲] 约在公历纪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在汉代被视为神仙方术的一种。至南北朝时传播于全国,出现了很多学派。隋唐时期进入鼎盛阶段,形成了很多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宗派。宋代以后,佛教各派趋向融合,同时儒、佛、道的矛盾也渐趋消失。 [问]在汉朝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为何后来的佛教会如此的兴盛呢? [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长年战乱,百姓生活困苦,儒学不能直接解决现实中的困苦,佛教中的轮回转世思想成为逃避现实的精神麻痹剂,从而得以广泛传播开来,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史学理论呢? [讲] 从中可以得出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决定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当我们看到一种文化现象快速流传的时候,同学们应该主动思考背后的推动因素,不盲目,不盲从,要顺势而为,做一个有为青年。 道教的发展史。 [问] 道教是本土宗教,传播的动力和途径与佛教类似,当这两种宗教思想广泛传播的时候,对社会原有的主流价值体系即儒学有什么影响呢? [讲] 是的,同学们说的很对,对儒学思想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这种冲击不是毁灭性、根本性的,请大家一定要认识到,儒学的地位依然在,没有根本性的动摇,这方面的认知不可以绝对化,要比较来看。 [问]道教、佛教的盛行给社会带来了哪些负面的影响? [讲] 由于佛道盛行与政治统治之间出现激烈矛盾,思想文化领域的冲突不断;僧俗之间的经济利益的矛盾方面等问题,加上僧团道风方面的缺陷。于是,历史出现了著名的三武灭佛。“三武灭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若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灭佛”。 [问]虽经历过重创,佛道的影响依然深远,后来,儒家、道教、佛教三种思想在发展中关系如何呢? [讲] 后来兴起儒学复兴运动,儒学吸收了佛道的思想,史称三教合流,到北宋时理学产生。这个是以后学习的内容,这里暂时不展开。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通过梳理表格,掌握三国至隋唐的主要科技、文学艺术成就。 [讲] 文学艺术成就有建安文学的作品、南朝骈文、南北朝名歌、唐诗;书法成就有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书体的作品;绘画方面有专职画家的宗教画、山水画、花鸟画。科技方面,裴秀制图法、火药配方、雕版印刷的书籍、农学《齐民要术》、医学《千金方》等。 各种文学艺术、科技方面的成就、人物、代表作的表格。 [讲] 从以上成就中,同学们可以领略到中国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对中国文化应该充满自信,因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问]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唐朝的文学成就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