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967387

2.1荒漠化的防治(第一课时)课件(37页)

日期:2024-11-2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223344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荒漠化,防治,第一,课时,课件,37页
  • cover
(课件网)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 2.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 学习目标 一、荒漠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壹 荒漠化 土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 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 裸露的地面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 没有植被保护 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流失 继续发展 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即发生土地退化 一.荒漠化 1.形成过程 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现象。 一.荒漠化 2.概念 荒 漠 化 发生地区(三区) 本质(一本质) 形成原因 (二因) 表现形式 (三退和三化) 土地退化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气候异常等 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 2.概念 一.荒漠化 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它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 石质荒漠化 石质荒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岩石裸露的地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 次生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多发生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因受人为不合理灌溉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 为主的地区,当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红漠化 西北-沙漠化 西南-石漠化 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东南丘陵 红漠化 华北 盐渍化 全球及我国荒漠化的分布 目前,全世界2/3的国家和地区、1/4的陆地面积、近12亿的人口受荒漠化的危害,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的头号环境问题。 一.荒漠化 3.影响 贰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自然界线 行政范围 干湿区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以下 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 西 部 贺 兰 山 东 部 地形 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 高 原 特征 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新疆常被描述为“三山夹两盆” 辽阔坦荡 地形区 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 内蒙古高原 2.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3.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干旱是该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干旱的原因 西北 地区 位置 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身居内陆,距海洋远 地形 高山环绕盆地,青藏高原隆起 干旱 湿润气流难进入 山岭重重阻隔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4.西北地区的河流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水量少 5.西北地区的植被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的不同,本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土地的自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