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973644

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册3.3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日期:2024-06-0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4515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科,橡皮筋,开课,教学设计,小车,驱动
  • cover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3.3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生活中,不同的车辆可能具有不同的动力驱动方式。在第2课我们学习了用气球喷气产生的反冲力作为动力,本课要学习另一种动力驱动方式,即用橡皮筋作为动力驱动小车轮子转动,轮子再带动整个小车前进。 聚焦板块,教材用一组图片,唤醒学生玩橡皮筋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思考“把橡皮筋拉伸后,有什么感觉”,然后提出驱动性问题“我们能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索板块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用橡皮筋组装小车,以及探究橡皮筋缠绕方式和小车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研讨板块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指向了小车动力的来源,通过研讨,学生会认识到橡皮筋缠绕后被拉伸产生的力为小车动物提供了动力。 【学情分析】 橡皮筋是学生所熟悉的物品,在生活中已经玩过橡皮筋,知道它的一些用途比如发射小球、栓系袋子、制作模型时的连接……,也知道橡皮筋拉伸后会恢复到原来状态,而且橡皮筋拉伸的越长,产生的力会越大。但不知道橡皮筋拉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力叫做弹力,也不知道如何将橡皮筋作为动力驱动小车?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认识橡皮筋动力小车的驱动特点,有利于了解生活中机动车驱动的特点,更是为后面研究车辆的摩檫力、设计制作小车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1.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2.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科学思维: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探究橡皮筋缠绕方式和小车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探究实践:1.会安装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2.探究橡皮筋缠绕方式和小车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态度责任: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2.体会到不同小车就具有不同类型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难点:探究橡皮筋缠绕方式和小车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实验用玩具小车1辆、橡皮筋几根。 教师:纸团、弹弓、靶子。学生实验材料1套、教学课件、微课1《认识小车》、微课2《固定橡皮筋》、微课3《橡皮筋的第一种缠绕方式:前绕》、微课4《橡皮筋的第二种缠绕方式:前绕》、微课5《橡皮筋后绕小车的运动》、微课6《橡皮筋前绕小车的运动》。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导入新课,初步了解弹力概念。材料准备:纸团、弹弓、靶子、橡皮筋] 1.出示弹弓。 问:你们都玩过弹弓吗? 师:今天我们来现场玩一玩弹弓打靶游戏。老师请一个小助手来为大家表演。不能白看,得思考!纸团靠什么飞起来的?(一个学生尝试) 小结:弹弓上纸团“飞”起来的关键物品是?(橡皮筋)(板贴:橡皮筋) 大家都觉得和橡皮筋有关。看来,橡皮筋可以产生一种神奇的力,它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2.我们也来玩玩橡皮筋,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师:出示橡皮筋,让学生拉一拉,观察橡皮筋发生什么变化,体会手指有什么感觉,说说发现。(皮筋提前由小组长保管,负责分发和收取。) 小结:是的,当我们拉橡皮筋的时候,发现橡皮筋变细变长,形状发生了变化,同时,手指感觉到一种往回拉的力。这种力究竟是什么呢? 3.出示弹力概念: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4.举例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展示,简单略讲) 闹钟里的发条弹簧可以帮助我们定时。 订书机里的弹簧可以让订书机在按压后自动弹起来。 吉他的琴弦回弹也是对弹力的应用,可以产生美妙的音乐。 小结:弹力在生活中应用真是广泛。 5.揭题。 释疑:纸团刚刚会飞是因为橡皮筋形状发生变化产生了?(弹力) 上一节课我们用气球驱动小车,让小车动起来了。现在这里也有小车。(板贴:小车)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