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976463

湘教版数学九上4.4.1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 教案

日期:2024-05-12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39103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版,数学,4.4.1,直角,三角,形的
  • cover
第4章 锐角三角函数 4.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第1课时 仰角、俯角 教学目标 1.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 2.能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仰角和俯角有关的实际问题,在解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转化、方程的数学思想,并从这些问题中归纳出常见的基本模型及解题思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仰角、俯角. 难点:利用仰角、俯角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旧知回顾 1.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勾股定理(a +b =c ); 2.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关系:两锐角互余(∠A+∠B=90°); 3.直角三角形边与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 ; 4.互余两角之间的三角函数关系:sin A=cos B; 5.同角之间的三角函数关系:,sin2A+cos2A=1; 6.特殊角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新课讲授 仰角、俯角的定义 仰角:在视线与水平线所形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 巧记:上仰下俯 俯角:在视线与水平线所形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 【问题】小明想测量塔CD的高度.他在A处仰望塔顶,测得仰角为30°,再往塔的方向前进50 m至B处,测得仰角为60°,那么该塔有多高 (小明的身高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1 m)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解】如图,根据题意可知,∠A=30°,∠DBC=60°,AB=50 m. 设塔高DC=x m,则∠ADC=60°,∠BDC=30°, ∵ ∴ ∴ AC-BC=AB, ∴ ∴ 答:该塔约有43 m高. 例 如图,两建筑物AB和CD的水平距离为120米,已知AB的高度为30米,从A顶部看C的仰角为30° ,求建筑物CD的高度. 【解】在Rt△ACE中,CE=AE·tan30°=120×=40(米). 所以CD=30+40(米). 【变式1】如图,两建筑物AB和CD的水平距离为120米,已知从A顶部看C的仰角为30°,从A顶部看D的俯角为60°.求建筑物AB,CD的高度. 【解】如图,α=30°,β=60°, AE=BD=120米. ∵ tan α=,tan β=, ∴ CE=AE·tan α=120×tan 30°=(米), DE=AE·tan β=120×tan 60°=(米), ∴ AB=DE=(米), ∴ CD=CE+DE=≈277.1(米). 【变式2】如图,已知两建筑物AB和CD,AB的高度为30米,已知从A顶部看C的仰角为30°,从A顶部看D的俯角为45°,求建筑物CD的高度. 【变式3】如图,已知两建筑物AB和CD,CD的高度为30米,已知从A顶部看C的仰角为30°,从A顶部看D的俯角为45°,求建筑物AB的高度. 【变式4】如图,两建筑物AB和CD的水平距离为120米,已知从C顶部看A的俯角为30°,看B的俯角为60°,求建筑物AB,CD的高度. 【教师总结】 方法:把数学问题转化成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如果示意图不是直角三角形,可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 仰角、俯角问题的常见基本模型:          温馨提示:当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直角三角形时,若某个三角形不能求解,可考虑设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课堂练习 1.如图,在高出海平面100米的悬崖顶A处,观测海平面上一艘小船B,并测得它的俯角为45°,则船与观测者之间的水平距离BC=_____米. 2.如图,两建筑物AB和CD的水平距离为30米,从A点测得 D点的俯角为30°,测得C点的俯角为60°,则建筑物CD的高为 米. 3.某铁塔由塔身和塔座两部分组成(如左图所示).为了测得铁塔的高度,小莹利用自制的测角仪,在C 点测得塔顶E 的仰角为45°,在D点测得塔顶E的仰角为60°,已知测角仪AC 的高为1.6 m,CD的长为6 m,CD所在的水平线CG⊥EF于点G(如图所示),求铁塔EF的高(结果精确到0.1 m).   4.如图,从热气球C处测得地面A,B两点的俯角分别为30°,45°,如果此时热气球C处的高度CD为100米,点A,D,B在同一直线上,求AB两点的距离. 参考答案 1.100 2. 3.解:设DG=x,则EG=x. ∵∠ECG=45°,∠CGE=90°, ∴∠CEG=45°, ∴ EG=CG , ∴CD+DG=EG, 即6+x=x,解得x=3+3, ∴ EG=×(3+3)≈14.2(m), EF=EG+GF=1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