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977567

高一上学期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1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章末综合检测卷(word版 有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5次 大小:5403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一,word,检测,综合,章末,代谢
  • cover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章末综合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22浙江台州高一上期末考试]研究人员将32P标记的磷酸注入活的离体肝细胞,1~2 min后迅速分离出细胞内的ATP。结果发现ATP的末端磷酸基团被32P标记,并测得ATP与注入的32P标记的磷酸的放射性强度几乎一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表明,细胞内全部的ADP都转化成了ATP B.32P标记的ATP水解产生的腺苷没有放射性 C.32P在ATP的3个磷酸基团中出现的概率相等 D.ATP与ADP相互转化速度快,且转化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 2.[2022浙江“衢温5+1”联盟高一上期中考试]除ATP以外,体内还有其他的高能化合物,如磷酸肌酸等。磷酸肌酸可以认为是体内ATP的储存库,主要存在于肌肉和脑组织中,其转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TP分子中含有1个腺苷、2个高能磷酸键、3个磷酸基团 B.磷酸肌酸水解是放能反应,放出的能量可以直接用于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 C.当体内ATP合成过剩时,ATP的磷酸基团可与肌酸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形成磷酸肌酸 D.当体内ATP消耗过快时,磷酸肌酸中的能量可转移到ATP中 3.[2022浙江慈溪中学高一期末考试]将牛奶和姜汁混合,能使牛奶凝固。某同学在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加入等量新鲜姜汁,观察结果如表: 温度 20 ℃ 40 ℃ 60 ℃ 80 ℃ 100 ℃ 结果 15min后仍未凝固 14min内完全凝固 1min后完全凝固 10min后完全凝固 15min后仍未凝固 注:用煮沸过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实验设置的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 根据以上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新鲜姜汁中含有能使牛奶凝固的酶,可用实验结束时凝固的牛奶量表示酶活性 B.进一步测定最适温度,可设置60 ℃、65 ℃、75 ℃、80 ℃四个温度 C.20 ℃和100 ℃时15 min后仍未凝固,都是因为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酶失去活性 D.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 4.[2022浙江温州高一月考]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过氧化氢酶适于在较低温度和适宜的pH条件下进行保存 B.酶比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高的原因是酶可与底物特异性结合 C.具有专一性的胃蛋白酶不能催化食物中多种蛋白质的水解 D.一种酶在不同pH条件下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的最适温度不同 5.在适宜的条件下,某实验小组在一定量的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淀粉酶,酶促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段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数量 B.若增加淀粉酶的用量并进行重复实验,则B点会向左上方移动 C.若在D点时加入适量的淀粉酶,则曲线的走势会发生明显改变 D.BC段酶促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是底物浓度逐渐降低 6.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 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 D.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 7.[2022浙北G2高一期中联考]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小鼠肝细胞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发生体积和数量变化的实验,并用一定的仪器定期检测肝细胞的数量和肝细胞的体积,所得的结果如图所示(注:不考虑实验过程中肝细胞增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b点的肝细胞体积比a点的小,是因为b点的细胞发生了渗透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