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984201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五上第五课第5课时《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案

日期:2024-12-22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12262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五,雷鸣电闪波尔卡,5课时,核心,人教,目标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 课题 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音乐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雷鸣电闪常被人们视为大自然严峻、威慑力量的象征,然面,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却别开生面地将其写入了这首欢快的波尔卡舞曲中。随着乐队快速跳荡的律动,鼓钹不时作切分奏鸣,既给人以雷鸣电闪的联想,又夸张了音乐进行中的某些节奏重音,与乐队相映成趣,给人以生机盎然、热闹非凡之感。乐曲由三部曲式构成。第一部分的两个主题分别以快速跳进下行及快速级进下行为特征,表现了波尔卡舞曲欢快、活泼的特点。中间段落的第一主题因节奏拉宽而流畅如歌,与情绪热烈的第—部分形成一定的对比;紧接着是附加装饰音的断音旋律,谐谑而幽默,随着第一部分的再现,音乐进入尾声。一阵阵欢悦的颤音带来了快速有力的音阶式冲击,全曲在热烈的高潮中结束。 学习目标 1、审美感知:对自然世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美的特征及其意义与作用的发现、感受、认识和反应能力。2、艺术表现:初步了解西洋乐队的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小军鼓。赏析《雷鸣闪电波尔卡》,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了解、体验波尔卡舞蹈。3、创意实践:形成创新意识,提高艺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4、文化理解:体会波尔卡舞曲的特点和节奏,感受雷鸣电闪的因素融入到乐曲中的震撼。 重点 对波尔卡体裁有初步认知,体会作品中情绪变化与音乐节奏、力度之间的关系。 难点 能够分辨作品不同段落的主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视频播放波尔卡舞蹈谜语导入新课教学。师:这节课老师会给大家介绍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外国音乐作品,上课之前呢,我们首先来猜一个谜语。毫光突起,瞬息千里,一鸣惊人,带来风雨。(打一自然现象)生:雷电、闪电……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乐曲呢和雷电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就是《雷鸣闪电波尔卡》。板书课题:《雷鸣闪电波尔卡》 观看视频感受波尔卡舞曲的热情。思考交流,学生回答谜语。齐读课题 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谜语,引出下面课程的讲解 讲授新课 1、基础知识的介绍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一起先来了解一些和作品有关的相关知识。介绍波尔卡:波尔卡原是起源于东欧波希米亚地区的一种快速活泼的舞蹈。舞步多采用半步的组合形式。后型的背景音乐称作波尔卡舞曲。波尔卡是 polka这个词的音译,它是从波西米亚语半字演变而来,意思是说这种舞的舞步比较碎,是以半步为基础的。描述的是一只脚与另一脚之间按2/4拍子飞快交替。欣赏歌曲播放音频这是一首情绪非常欢快、热烈的乐曲,虽然天空中雷电交加、大雨临头,但丝毫没有减少人们欢舞的热情。3、介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1825~1899)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他一生写了168首圆舞曲,117首波尔卡,40余首进行曲,16部轻歌中剧。其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雷鸣电闪波尔卡》等。4、观看视频,观察演奏时用到的乐器。播放视频图片展示钹:铜质圆形的传统乐器,中心鼓起,两片相击作声。定音鼓:由鼓面和鼓桶,以及鼓槌组成。定音鼓是管乐队或交响乐队中的基石。5、接下来,和老师一起分段欣赏各个主题的不同情绪表达。A段音频播放A段主题的情绪( 欢快 ),好像人们在尽情地跳舞。B段音频播放B段主题的力度( 加强 ),节奏( 更活跃 ),使情绪更加( 热烈 )。C段C段主题变得舒展,中间夹杂着用(钹 )模拟的闪电声和用( 定音鼓 )模拟的雷声。D段和尾声音频播放D段主题带有较多的( 装饰)音,使情绪变得更加轻快。尾声的速度( 加快),力度(更强),最后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