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988221

3.1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共15张PPT)

日期:2024-06-20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8次 大小:14913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思维,PPT,15张,逻辑,必修,选择性
  • cover
(课件网) 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3.1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吴啊萍难以自圆其说的逻辑错误! 其一,吴啊萍因为了解战犯对南京的暴行后,产生了心理阴影,长期被噩梦环绕。 其二,歪曲佛教思想,通过“解冤释结”“脱离苦难”让自己摆脱长期噩梦。 其三,她为了超度这5名战犯,在登记册上以“朋友”身份。 属于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不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的含义 科学思维的特征 目录 一、科学思维的含义 1、科学思维的含义: 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2、不科学思维的含义: 是指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 脱离实际 逻辑混乱 一、科学思维的含义 (1)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科学思维 内容 形式 真实 正确 二者 统一 一、科学思维的含义 3、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 科学思维 遵循逻辑思维要求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创新性解决问题 思维方式 实践中 一、科学思维的含义 4、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关系 二、科学思维的特征 1、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二、科学思维的特征 2、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二、科学思维的特征 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州市泸县发生6.0级地震,中国地震部门就提前发出了地震预警,很多人的手机都第一时间收到了,有人收到的是49秒倒计时预警,有人收到的是31秒,还有人收到的是6秒。 3、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二、科学思维的特征  在广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提出了几个与观测有关的预言,如光线在经过巨大星体时,在引力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弯曲。1919年5月29日,借助出现日全食的机会,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等人率领两支考察队,分别在非洲西部几内亚湾的普林西比岛和南美洲巴西的索布腊尔进行观测,从两地测得星光经过太阳时的平均偏转值与爱因斯坦预言的1.75″相差无几。 4、科学思维的客观性、预见性、可检验性的关系: 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 离开客观性,就不会有预见性;正因为有预见性,才有可检验性。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的思维能够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的思维。 二、科学思维的特征 练一练:新发展理念体现了哪些科学思维特征?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变革。深刻把握人与自然的发展规律,紧扣时代命题,所形成的的科学理论。 新发展理念是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的战略指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实践表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理念以来,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带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发展道路。 客观性 预见性 可检验性 课堂小结 预见性 可检验性 与其他思维的关系 THANKS 本课结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