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992969

五四制五年级上册22《四季之美》教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144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五四,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案
  • cover
22《四季之美》教学设计-统编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感受作者以时间视角写景的独特方法。 2.体会课文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感受以动衬静写法下景物的美好境界。 3.点燃学生体味自然的兴趣,模仿课文的写法描写最喜欢的季节之美。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1.抓住具有细微动态美的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生动而不激动的语感。2.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感受作者的视角独特、选景独特。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刻画出的以动衬静的景物之美。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教学思路设计 本篇课文短小凝练,用 300多字写出了独具特色的四季之美。“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是本课的重中之重。首先我用“作者笔下的四季之美美在何时?”引导学生抓住表示时间的关键词,引出用“时间视角”写景这一独特手法。然后以“作者笔下的四季之美美在何景?”引出“动态描写”这一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一起学习第一自然段以后,再以“课文二三四自然段写了哪些以动衬静的美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交流中总结出本文动态描写的独特之处分别在本文体现为:色变之美、光感之美、物动之美、对比之美,这些细微的动态更加衬托出了气氛的静谧。最后鼓励学生以时间视角和以动衬静的方法写出自己眼中的“四季之美”,实现学用统一、读写结合。 主要环节 教师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课堂学习活动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同学们,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之美是个永恒的话题。看到这些不同季节的美景你想到了哪些优美的句子? 2.引入课文《四季之美》的学习。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关于四季美景的诗句,感受四季的美好。 二、整体感知作者笔下的四季之美美在何时。 1.思考:在作者心里,四季中什么时间的景色最迷人?快速浏览课文回答。 2.交流,引出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思考:(1)这些句子有什么相似之处?结合学生回答总结:都是每段的第一句,是总起句,作用相同,结构也相同。 (2)结合生活实际区分“黎明———早晨”“黄昏———傍晚”这两组时间。结合学生回答总结:这些微小的差别体现出了作者对时间是非常敏感的,也体现出了作者是在用时间视角写景。 板贴“视角独特:时间”。 1. 浏览课文,思考:四季中什么时间的景色最迷人。 2. 交流: (1)这些句子有什么相似之处。 (2)区分“黎明———早晨”“黄昏———傍晚”这两组时间的区别和联系。体会作者用时间视角写景的独特之处 三、深入研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以动衬静的景物之美。 1.思考:这些时间里的哪些美景打动了作者?过渡到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美景? 2.交流:你看到了怎样的美景? 总结:看到了天空中色彩的变化,用两个字概括一下:色变。 3.思考:写变化着的景色,属于什么描写? 4.春天黎明的天空、色彩是怎么变化的?结合学生回答出示: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的彩云”。 5.体会:“泛着、染上、飘着”这些动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6.“一点一点儿”“微微”这两个叠词对描写色彩的变化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7.想象天空中颜色变化时大地的气氛是怎样的?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出“以动衬静”的写法,感受作者的安逸心境和选景独特。强调:色彩变化就是一种动态描写的一种。 8.抓住表示色变之美的关键词语读出春之黎明的静谧。 9.引导学生想象颜色背一背课文、抓住动词背一背课文。 1. 学习第一自然段: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美景? 2.交流:你看到了怎样的美景? 3.思考:写变化着的景色,属于什么描写? 4.思考:春天黎明的天空、色彩是怎么变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