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99464

《状元之路》2014届高考政治(新课标通用版,必修三)一轮复习高效作业 知能提升: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2份,Word版有详解)

日期:2024-06-22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3次 大小:6303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知能,民族,精神
    高效作业 知能提升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一、选择题 1.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1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下列对公元1世纪时期的中华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②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 ③汉字已经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 ④中华文化已经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公元1世纪主要为我国的东汉时期,此时,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在新疆,中国文化已经能够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等并存,故①②入选。汉字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③错误。隋唐时期,中华文化才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④排除。 2.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有大量关于农作物的字,如禾、黍、粟、米等,其中的“禾”字,像一株有根有叶、谷穗下垂的植物。“禾”是谷类植物的总称,但在秦汉以前,“禾”多指粟,即今天的小米;后世则多称稻为“禾”。在汉字中,凡以“禾”为义符的字,大都与农作物或农业活动有关,如秉、秋、秀、种、租等。这说明(  ) ①汉字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 ②汉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③汉字作为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故①④入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②错误。③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排除。 3.《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是现今所知中国史学最早的一部具有通史性质的编年体史书。该书原称《纪年》,亦称《古文纪年》《汲冢纪年》等,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引该书时以“纪年”与“竹书”连用,方有《竹书纪年》之称。《竹书纪年》等史书典籍(  ) 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的具体体现 ③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④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③排除。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④排除。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 有人指出,北宋以后,中华文化逐渐被昏庸的以封建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阉割”,刚健不闻,阴柔萎靡,创新不足,封闭有余。及至清末,中华文化积重难返,萎靡至极。回答4~5题。 4.由上述材料可知,“中华文化积重难返,萎靡至极”的重要原因是(  ) A.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B.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 C.中国文人的集体无意识 D.中国农民阶级的小农意识 答案:B 解析:由“中华文化逐渐被昏庸的封建皇帝为代表的统治‘阉割’”可知,应选B。 5.要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就应(  ) ①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继承和吸取外来文化 ②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 ③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应吸取的是外来文化的有益部分,且“继承”用词不当,故①错误;我们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②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 6.2013年3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国共两党首度共同确认“两岸同属一中”。这一共识表明(  ) ①两岸对中华文化具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