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00019

【创新方案】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 创新演练单元检测(全套21份)

日期:2024-05-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147533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创新,21份,全套,检测,单元,演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3题。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下列与①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 A.寒流        B.大气环流 C.山脉迎风坡 D.暖流 2.④地自然带的名称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 D.温带草原带 3.自然带①→②→③体现的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第1题,①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加上沿岸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的作用而形成。第2题,④地是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的名称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3题,自然带①→②→③体现的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答案:1.A 2.B 3.B 下图是“海拔5 000米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规律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四座山位置由低纬向高纬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 A.乙甲丙丁 B.丁丙乙甲 C.乙丙甲丁 D.丁甲丙乙 解析: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前提下,纬度越低,自然带谱的数量越多,相反则越少。从图中各山地自然带丰富程度看,乙最多,且南、北两坡各自然带上界高度大致相等,故应位于赤道附近,纬度最低;其余依次为丙、甲、丁。 答案:C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四座山中位于南半球的是甲和丁 B.若甲山①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则甲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C.乙山自然带的递变规律是由热量差异造成的 D.若丙图中虚线为雪线,则南坡为迎风坡 解析:甲和丁南坡为阳坡,故应位于北半球;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既有可能是受温带季风气候控制而形成,也有可能是受温带海洋性气候控制而形成;乙山自然带的递变是由于水热状况及组合的垂直变化形成的;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位置较背风坡低。 答案:D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6~7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21世纪教育网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解析:农业生产的灌溉使土壤湿度增加,地表蒸发的水量增多;土壤热容量增大,最高温度降低,气温变化幅度减小;蒸腾作用增强,降水会增加,因此选择B项。 答案:B21世纪教育网 7.该示意图体现了 (  )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解析: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地理环境其他要素发生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B 8.北大西洋暖流的动能来源体现了哪两个圈层间进行的什么能量的传输和交换(  ) A.大气圈与水圈间的动能的传输 B.大气圈与水圈间的化学能的交换 C.生物圈与水圈间的化学能的交换 D.岩石圈与水圈间的动能的传输[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圈与水圈之间动能的传输。北大西洋暖流属于风海流,是由于盛行西风驱动作用而形成的,风能(动能)传输给海洋产生洋流(动能)。 答案:A 下图为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一处地貌。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石林的形成原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岩浆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 D.变质作用 解析:我国西南地区有大量的石灰岩分布,长期受流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喀斯特地貌,气候和植被也影响喀斯特地貌形成。 答案:C[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②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 ③气温愈高,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④喀斯特地貌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