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003313

2012~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09 近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6次 大小:27934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12,近代,解析,经济,中国,汇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09 近代中国的经济 2022年 (2022·全国甲卷)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 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答案】 D 【解析】由材料1846- -1848 年上海的进口货值一直呈现下降趋势,结合所学,鸦片战 争后上海开埠通商,但进口货值的不断下降,使得列强认为中国市场尚未全面打开, 进而成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故选D项:西方列强的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排 除A项;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优越的外贸条件并 未改变西方商品倾销重心的地位,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工业制成品涌入中国 市场,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排除C项。 (2022·湖北卷)【历史中的人】(12分) 照片是触摸历史脉搏、感受生命温度的媒介。围绕“历史中的人”,提取以下一幅或多幅照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图1 1892年在纽约展示电话机的贝尔 图2 1912年剪发后的梅兰芳 图3 1929年经济大危机中的孩子 图4 1977年参加高考的考生 【答案】 示例1: 人在历史旅途中 照片,往往定格了历史的一瞬间,前人的“生活”,是后人眼中的“历史”。 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剪发令”,视剪发为新国民的象征,开启了剪发易服的移风易俗之旅。图2所展示的梅兰芳,正是这一大历史的写照。照片中,梅兰芳剪辫后的新影,干净、利落、阳光,跃然成为民国的新民之一。 图4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考生,每个人都用来之不易的考试迎接自己新的命运———关于知识和希望的命运。对于每个生活中的个体来说,这是个人一生中的关键一刻。对于历史而言,这是中国的关键一刻。 照片中的梅兰芳和考场中的考生,皆是历史中的人。照片让我们看到人在历史中的真实状态,人也在永远的历史旅途中。此刻的“我”,终将是历史中的“他”。 示例2 普通人的历史瞬间 马克思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然而在历史书写中,总是以英雄人物、帝王将相为主角,往往忽略了对社会普通民众的生活经历的记录,而这些照片恰恰记录了普通人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瞬间。 1929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大量失业工人,照片上的孩子们更是受害者。年幼的他们不得不举着牌子,为其失业的父亲呼吁就业的机会。他们的声音尽管微弱,却被照片记录下来,深深的震撼着我们,让我们直观的感受到大危机中普通人的命运,感受到了生命的温度。 通过这些普通人的照片感受历史可以让我们增加对历史的感性认识,让书本上的历史变得鲜活起来。 【解析】本题为开放试题,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拟定论题并进行论证。 论题:根据材料,选择图3和图4。根据照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3"1929年经济大危机中的孩子“反映的是因大危机发生,人们生存的艰难;图4“1977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反映的是伴随着中国历史的转折,考生们迎来了人生的春天,不但改变了个人命运,也改变了国家命运,由此可拟定论题为:历史照片折射出国运与人生息息相关。 论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大危机造成国运和人生的挫折; 1977年恢复高考迎来了考生和国运的春天两方面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升华。 (2022·山东卷)19世纪60~90 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一批近代企业;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些举措表明两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 A.求富救国 B.实业救国 C.以商救国 D.富民救国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所列举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