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005936

2012~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10 近现代中国思想、科技文化(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8次 大小:22342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12,中国,解析,文化,科技,思想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 近现代中国思想、科技文化 2022年 (2022·全国甲卷)“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 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答案】 B . 【解析】由材料“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可知梁启超在宣传西方民权学说的同时,还印刷黄宗羲等早期启蒙家的著作进行宣传,说明维新派并未形成统一的思想与策略,故选B项;“百日维新前”维新派的主张是主流思想,排除A项;“根本”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维新派并未发动民众,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排除D项。 (2022·全国乙卷)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 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 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 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 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 【答案】 C 【解析】据材料“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其徒和之,特之愈坚,失之愈远,囂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可知,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认为康有为所著《孔子改制考》内容较为激进,容易激化矛盾,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一书,以平息争论,进而保证维新变法的实施,其举动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故选C项;据所学,陈宝箴的主张,只是为了平息维新派和保守派之间的争论,没有消除双方的矛盾,不可能推动新旧势力的合流,排除A项;据所学,“中体西用”思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主要是洋务派的思想主张,而陈宝箴虽反对民权平等,但变法也在学习西方的制度,已然突破了“中体西用”東缚,排除B项:据材料“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可知,陈宝箴认同康有为的变法思想,也支持变法行为,只是不赞同民权平等说法,也没有否定变法理论基础的意图,且“彻底”一词过于绝对,排队D项。 (2022·全国乙卷)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 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 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 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答案】 D 【解析】据材料“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编....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可知,五四初期,新旧之分存在绝对化的倾向,之后有了更高的判别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宣传民主和科学,对中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肯定和否定。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传播,开始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来看待中西方文化,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故选D项:据所学,东西文化论争,早在洋务运动时期已经出现,“五四”前后争论尤为激烈,而非五四时期引发,排除A项;据所学,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等人已经对儒家思想予以批判和继承,排除B项;据材料“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可知,这一转变在一定程度打破了之前过于肯定和否定的理念,但“消除”一词过于绝对,排除C项。 (2022·湖北卷)英国公使馆1861年进驻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