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010748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知识梳理(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6次 大小:241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知识,梳理,答案
  • cover
《次北固山下》知识梳理及浏览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注释】 1.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2.北固山:在现在江苏镇江北。 3.客路:旅途。 4.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5.风正:顺风。 6.悬:挂。 7.海日:海上的旭日。 8.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 9.江春:江南的春天。 10.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11.青山:指北固山。 12.乡书:家信,书信。 【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潮水涨平,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残夜还未消退,太阳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过去,江上已流露出春意。 寄出去的家书不知送往何处,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作者简介】   王湾(693--751),是唐代诗人。号∶为德。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712年~713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开元五年(717年)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约在开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后来不幸去世。 【写作背景】 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 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主题归纳】 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赏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首联描青山绿水,叙诗人行踪。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客路” 一词,虽为实写,却已寓乡愁于其中矣,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诗人遣词造句之工力可见一斑。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颔联写景寓理,耐人寻味:“潮平”当因“两岸阔”,“风正”方能“一帆悬”也。“风正”一词极有讲究,用“风顺”,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顺而疾,则帆就会被鼓成弧形了;用“风和”?撇开对仗不说,倘为逆风,即使“风和”,亦无法使“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颈联历来脍炙人口,“海日生(于)残夜,江春入(之)旧年”,这不仅是时序的交替,而且饱蕴哲理。“日”与“春”乃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表现出具有普通意义的生活真理,令人鼓舞。较之张若虚之“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若从予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染力等层面玩味,似略胜一筹。无怪乎与诗人同时代的“燕许大手笔”燕公张说将此联“手题政事堂”,明代胡应麟誉其“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呢!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尾联仍情景相系,由大雁之北飞想“雁足传书”的传说,景实而情真,紧承三联,遥应首句,淡淡的乡思愁绪,自然溢于言表。 【理解性默写】 1、本诗中诗人表明自己客游他乡,前路遥遥的句子是什么?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2、本诗中能起到破题并暗示出全诗的主旨的句子是什么?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3、本诗中写景浑然天成,抒发出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之情的句子是什么?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本诗中描写气象开阔,春潮涣涣,水波不兴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