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011860

【核心素养目标】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0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10637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核心,素养,目标,社会主义,制度,中国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框是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的第二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讲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第二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包括两目。 第一目“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阐述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说明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第二目“在艰辛探索中前进”,阐述了社会主义基木制度确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所进行的艰辛探索;阐明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2.列举“一化三改”的实例,阐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与历史意义 3.结合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重大意义 4.中共八大分析的我国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5.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及其历史意义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认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巨大历史意义,以及其承前启后的作用,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从而增强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信心, 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 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2.科学精神 明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了解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过程,懂得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知道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能够列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能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懂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能够理解中国共产言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进行的艰辛探索。 【教学重点】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教学难点】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个步骤 新中国虽然成立了,但我国还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只是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国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还需继续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出示本课课题———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新课讲授: 总议题: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为什么说向社会主义过渡是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 中国是如何开启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的? 第一幕: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议题一:为什么说向社会主义过渡是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 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过渡时期》 议学问题:说出过渡时期的起止时间?三大改造是如何完成的?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改造) 1、改造的时间: 1949年-1956年(过渡时期)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