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怕不抵抗》教案 一、教学内容 1、学唱《只怕不抵抗》。 2、音乐家冼星海简介。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只怕不抵抗》,并用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声音表演唱。 2、随歌曲踏步行进,引导孩子们感受爱国热情,激发学生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点 1、用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情绪演唱歌曲。 2、参与《只怕不抵抗》的音乐活动,感受冼星海作品的风格和时代特点。 四、教学难点 1、第一乐段与第三乐段的变化部分。 2、歌曲中弱拍起唱的“手拿小刀枪”。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红缨枪、钢琴。 五、教学过程: 步骤 教与学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 1、简介抗战历史9月18日,每年这一天,历史的警钟都会在中国人的心头回响。77年前的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处心积虑地在中国东北沈阳燃起了侵略的战火,激愤已久的中国军人冲上战场,一吐九一八事变以来积压在胸中的怒气,凭着简陋的武器和血肉之躯,揭开了全民抗战的序幕! 伴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一步步的侵略,国人也一天天在觉醒,中国内战不断、军阀割据、一盘散沙的局面已经改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有党派和各阶层民众都意识到只有团结抗日,才能不当亡国奴!中华民族开始凝聚成一道新的长城,这道长城坚不可摧! 2、出示南京大屠杀图片,抗日民众图片、影视片段师:当年抗日小学课本中的这段快板词,说的是山西灵丘的少年英雄温三郁。面对敌人的拷问,他始终轻蔑的沉默着,最后,日军竟然砍掉了他的两根手指…… 穷凶之敌侵占了我中华半壁河山,在即将亡国灭种之际,中华巨龙发出觉醒之怒吼,震撼敌胆。播放音乐《保卫黄河》。 简介影片,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为更好地体会“抗日救国”做好铺垫。巧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进入到历史中去,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学习儿童团员不畏强暴,顽强杀敌成为连接全部教学的主线。 二、学习歌曲《只怕不抵抗》 欣赏《只怕不抵抗》播放音乐――《只怕不抵抗》学生思考歌曲分为几个乐段?说说歌词与歌曲的情绪。师:儿童团员不畏强暴,顽强杀敌。 让学生从首次接触《只怕不抵抗》这首歌曲就自然地感受到坚定有力、威武神气, 准确、有激情地演唱歌曲 学习演唱歌曲《只怕不抵抗》学习歌曲第二乐段。(1)领读歌词体会“一刀斩汉奸”,“一枪打东洋”的歌词情绪。(2)重点练习弱拍起唱“只怕不抵抗”。指挥领读,出示节奏拍击,练唱歌词、旋律。(3)完整演唱,调整情绪,感受抗日杀敌的顽强的决心。2、对比学习第一、三乐段。(1)出示第一、三乐段,教师范唱,学生聆听,并接唱第二乐段,找出乐段中不同的地方。(2)学习歌曲前十小节,教师范唱曲与词各一次。a、师生接唱歌曲→互换角色(体会朝气蓬勃的情绪)→师生同唱歌曲。b、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曲调。(3)学习难点:第一、三乐段中的变化部分,学生往往容易把这两个乐段混淆。出示两个乐段中不同的乐句歌谱,寻找与已学的第二乐段相同的地方,学习弱拍起唱与“不怕年纪小,只怕不抵抗,只怕不抵抗。”(4)游戏:听音乐看指挥接唱(巩固第一、三乐段的不同唱法)。(5)播放伴奏录音:学生演唱第一、三乐段,教师接唱第二乐段。(第二遍齐唱) 改变学习顺序,从第二乐段入手,仔细学唱,包括旋律、节奏、歌词,达到人人背唱,把握情绪。对比学习第一、三乐段,把学生容易混淆的部分抽出来学习,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准确地学唱歌曲旋律。 战鼓响起来活动 1、有激情的歌唱。观看《只怕不抵抗》歌曲录像后,全体起立集体做队列动作。2、随乐曲用打击乐器伴奏。 第一组:响板、沙锤 第二组:碰钟、铃鼓 通过情绪化的音乐活动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音乐中的激情与顽强,使学生在庄严中完成背唱歌曲的学习任务。 三、情感拓展———综合表演 1、“难忘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