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020749

1《消息二则》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20394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消息二则,课件,3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1 消息二则 毛泽东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3.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一、资料链接(一) 【名家名作】 毛泽东(1893一1976),字 ,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 、 、 ,中国共产党、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 。他的主要著作收录《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 润之 革命家 政治家 军事家 毛泽东思想 【背景资料】 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准海、平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又称京(宁)沪杭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战役。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军已经失去了战略防御能力,但仍有204万兵力据守长江以南,并借“和谈”烟幕,构筑长江防线,企图依托长江天堑,与人民解放军隔江对峙。中共中央早已洞悉国民党政府的意图,组织百万大军逼近长江,分东、中、西三个集团,做好了渡江准备。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渡江战役于当天午夜打响,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旋即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4月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在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发起了渡江战役。4月22日,毛泽东撰写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及《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两则消息。 二、朗读《消息二则》,整体感知。 三、课堂检测 1.字音字形 芜( )湖 溃( )退 荻( )港 锐不可当( ) 歼( )灭 要塞( ) 业yǐ( ) dù( )江 摧枯拉xiǔ( ) 签 dìng( ) xiè( )气 dū( )战 gǒng( )固 dǐ( )抗 wú kuì dí dāng jiān sài 已 渡 朽 订 泄 督 巩 抵 2.理解词义 ① :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② :(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③ :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④ :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⑤ :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摧枯拉朽 溃 退 风平浪静 锐不可当 要 塞 思考、批注: 1.概况消息的主要内容。 2.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看 ,要比较详细的了解 新闻内容看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内容看 。 3.标记两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比较有什么异同? 标题 导语 主体 四、再读课文,探讨交流。 ①标题 由“三十万”到“百万”,由“南渡”到“横渡”,反映了 军队人数上的变化,显示了渡江的进展情况。 ②电头 简明、醒目、概况性强; 交代了“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③导语 交代了新闻媒体(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发电时间,表明报道及时,材料真实。 五、知识拓展:文学常识 1.新闻,又叫 ,它的结构通常包括 、 、 、 、 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 、 。 2.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 、 , 、 、 。 3.新闻的特点是 、 、 、 。 消息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标题 导语 主体 人物 地点 结果 事件的起因 经过 观点鲜明 语言简明准确 时间 报道及时 内容真实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故 如何 1 消息二则 毛泽东 第二课时 一、研读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探讨交流: 1.体会相关词句流露的情感与立场。 2.感悟消息主旨。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