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035521

第9课对外开放 学案(考点精讲+中考真题)

日期:2024-06-2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5次 大小:32896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9课,对外开放,学案,考点,精讲,中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第9课对外开放(学生版) 中考真题凝聚全国各地历史精英智慧,准确把握大纲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专辑精选近年本课全国各地中考历史真题,助力同步教学,欢迎下载。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2.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3.成就: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4.意义: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2)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3)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2010年批准成立装新疆喀什经济特区、2017年设立雄安新区) (4)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5)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2.对外开放格局及特点: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1.背景: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2.时间:2001年l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3.意义: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拓展延伸】 当今我国的对外开放和近代中国的开放一样吗?为什么? 答:前提背景不同:近代开放是在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的被迫开放;现代开放则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前提下的主动开放。 目的不同:近代开放是适应列强对华侵略的需要;现代开放则是为了发展经济。 后果不同:近代开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并日益贫困;现代开放则使国家逐渐走向富强。 一.选择题 1.(2022常德中考13.)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等三个阶段。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阶段始于( ) A. 开放五口通商 B.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 创办经济特区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2022泰安中考6.)观察下图,1978—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长,这主要得益于( ) A. 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 B. 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C.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 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3.(2022扬州中考10.)1992年1月,珠海市负责人向邓小平汇报工作时说:改革开放以前,不少人流向香港、澳门,后来珠海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逐步过上了富裕日子,那些珠海人也陆续回来了。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 实行包干到户 B. 设立经济特区 C. 开放沿海城市 D. 加入世贸组织 4.(2022恩施州中考9.)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 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B. 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 C. 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 D. 1992年,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 5.(2022大庆中考4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