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039389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共2课时)课件(15张PPT和25张PPT)

日期:2025-05-27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23442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PPT,2022-2023,15张,课件,2课时,调节
    (课件网) 1.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的膜电位:_____ 2.兴奋区域的膜电位: _____ 3.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_____ 4.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_____ 这样就形成了_____ 5.电流方向在膜外由_____流向_____ 在膜内由_____流向_____ 外正内负 外负内正 外正内负 电位差 局部电流 未兴奋部位 兴奋部位 兴奋部位 未兴奋部位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_____ 双向传导 温故知新 例题、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D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二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 ↓ ↓ 突触小体 轴突末梢分支 膨大部分 突触 活动一:认识突触的结构 轴突 线粒体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上一个神经元轴突(突触小体) 下一个神经元胞体或树突 轴突———树突 轴突—细胞体 神经元彼此之间的“对接”方式: 神经递质--你了解多少 (1)产生 (2)分泌结构 (3)受体 (4)种类 (5)作用 由内质网、高尔基体产生(线粒体参与供能)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 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 使后膜兴奋或抑制 作用后被分解 (6)去向 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后膜不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乙酰胆碱 多巴胺 一氧化氮等 种类: 活动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浏览教材P19第二段,思考以下问题: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有没有信号转换? 突触前膜的信号转换?与哪种物质有关? 突触后膜的信号转换?如何转换的?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还是单向的?为什么? 3、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的作用:①②③ 神经元之间的冲动传递 神经冲动刺激突触小泡 ↓ 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 ↓ 释放神经递质(胞吐) ↓ 神经递质扩散通过突触间隙 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 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 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兴奋的传导(递)小结 神经冲动(电信号) 1、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神经元之 间的传递 结构 单向传递,速度慢 特点 突触 传导形式: 特点 双向传导,速度快 形式: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 → 1、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途径是(  ) A. 树突→突触→细胞体→轴突 B. 轴突→细胞体→树突→突触 C. 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 D. 树突→突触→轴突→细胞体 C 随堂检测 2、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C 3、下图为一神经细胞未受刺激时的电荷分布及相关处理。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予一个强刺激,则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是( ) A 不会发生偏转 B 发生一次偏转 C 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4、若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长度ab=bd,则: ①刺激b点,指针偏转 次, ②刺激c点,指针偏转 次。 2 1(课件网) 温故知新 1、组织液、血浆、淋巴的区别和联系? 2、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模型?说明内环境是? 3、组织水肿原因有? 4、PH稳态调节的机制? 5、内环境稳态概念?调节网络?意义?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一课时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