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046268

第三课 远去的路(教案)人教版 美术六年级上册(表格式)

日期:2024-06-16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29831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三,去的路,教案,人教,美术,六年级
  • cover
课 题 第3课 远去的路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并能运用所学视觉现象绘画或拼贴一副有路的风景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观察绘画作品和自然界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近高远低和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发现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感受风景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享受大自然 教学重点 绘画或拼贴一副以路为主题,具有视觉现象的风景画 教学难点 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路,懂得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变化 教学准备 学生 绘画工具:铅笔、彩色笔(水粉或水彩颜料)、彩笔、画纸。拼贴工具:剪刀、胶水、双面胶等。彩色纸、皱纹纸等 老师 作画工具、ppt辅助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备注 (一)视频导入: 创设情境:1、请同学们找出视频中有哪些相同的物体发生了变化 2、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师结: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感觉会很大、很宽、很高;相反,离我们远的会感觉很小、很窄、很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视觉现象,出示课题———《远去的路》。 (二)新授 1、联系生活实际: 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欣赏:透视现象的图片 思考:透视的规律 小结: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交流:启发学生谈一谈生活中见到过的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 2、 小组讨论,分析图片 分析教科书第7 页中最上面的四幅图。(从四个角度去观察:从低处看路、从高处看路、从左边看路、从右边看路。) 小组讨论: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眼前的公路发生了怎样的视觉变化? 师生共同总结:从不同的角度看,观察的位置发生变化,会产生 不同的透视现象。 3、教师演示,拓展思路 教师演示笔直大路和蜿蜒小路的视觉现象。 4、欣赏名家作品、同龄人作品联想创作 问:作者运用了哪些透视规律,你最喜欢哪种创作形式?为什么? 小结:绘画中运用了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使画面更具空间感,可以是绘画、拼贴等方式进行创作 三、教师示范 四、 学生运用新知,尝试创作 作业:绘画或者拼贴一副你曾经去游玩的有路的风景画 要求:主题突出 表现具有视觉现象的路。 可以根据想象添加合适的环境。 五、作业展示与学习评价 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六、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总结透视的几种表现。 2、布置下节课学习材料。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