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048566

【核心素养目标】第3课《远去的路》教案

日期:2024-05-14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35005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核心,素养,目标,3课,远去的路,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远去的路》教学设计 课题 远去的路 单元 第3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六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所涉及的是典型的美术基础知识———焦点透视中的近大远小变化。但是通篇课本都没有直接提到“焦点透视”,因为在第三学段对类似需要逻辑推理的美术知识主要是感受和体验。所以,课本的开始以两幅美术作品和一幅摄影作品作为欣赏和提示,让同学们在欣赏过程中回忆生活中的感受,在对近大远小的道路变化有准确认知的同时,欣赏艺术作品中是如何利用近大远小的变化表现出空间感的。本课知识点就是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空间关系,并运用视觉现象绘画或拼贴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学习目标 1、艺术表现: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并能运用所学透视现象绘画或拼贴一幅有路的风景画。2、创意实践:通过欣赏,观察绘画作品和自然界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近高远低和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发现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现象。3、审美感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感受风景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习惯。4、文化理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人,体验生活的乐趣。 重点 通过观察了解生活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学会运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难点 通过观察道路的变化,由此及彼,能从不同的视角观察自然中其他物体的透视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老师展示图片,并提问。师:同学们好,我们经常走在马路上,看到的情景是否和这张图片相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近处马路到了远处有没有变化?马路两旁的树木有没有变化?路上的行人远近有何变化?学生自由考虑回答。如:近处树木高大,远处树木矮小;近处马路宽,远处马路窄……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老师鼓励学生。师:同学说的非常好,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远去的路。一起来研究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板书展示课题《远去的路》师: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内容有学习内容:了解透视现象,感受风景的美,学会创作有路的风景画。 老师提问,学生思考。根据老师的提示注意听讲。 以问答比较的形式开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展示新课课题,正式进入今天的新课。 讲授新课 一、新课教授师:在自然界中,我们所见的景物都是近大远小、近宽远窄。本来宽广的路,会慢慢消失在远处的地平线上。老师展示油画《塞夫勒道路》师:画家如何画远近关系呢?我们一起欣赏法国油画家西斯莱的油画作品《塞夫勒道路》和现代油画家韦启美的油画作品《新线》。说说画家表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透视现象的特点: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当我们向远处跳望,天与地之间会产生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当你沿着公路的两边去看两边排列整齐的树木时,会发现,两条平行的路边和树木相交于很远的某一个点,这个点叫做透视图中的消失点。师: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很多这样的情景。例如,兵马俑的1号坑,这么多兵马俑整齐地排列,这些变化有规律吗?师:我们一起来做两道填空题吧。题目:近____远____,近____远____;近____远____,我们看景物时,近处的很清楚远处的看不清,叫近____远____。老师鼓励学生自己回答。参考答案:大、小、宽、窄、高、低、实、虚总结:我们把景物这种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实远虚的现象称为透视现象。师: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眼前的公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师:请同学们欣赏乔托的作品《逃亡埃及》,并对比古埃及的帝王古墓室壁画,我们会发现乔托在画面中通过明暗等绘画手段,表现了人物及景物的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