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054215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八章 西北地区 本章总结提升(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23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4次 大小:5227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西北地区,答案,版含,Word,提升
  • cover
本章总结提升 1.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1)位置: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大体位于①    以西、长城和②   ———阿尔金山以北。 (2)范围:包括    、    的大部分和宁夏、甘肃北部等的部分地区。 (3)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 高原,西部    和    相间分布。 (4)气候:由于地处内陆,距海    ,加上山脉阻隔,形成了      气候,主要自然特征为    。 (5)河流:本区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绝大部分是    (填“内流”或“外流”)河。 (6)景观:降水由A→B→C逐渐    ,植被也呈现出     —    ———     的变化。 (7)农业:以    业为主,    农业主要分布在有河水、地下水等水源的地区。由于夏季气温   ,光照    ,昼夜温差    ,西北地区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瓜果和长绒棉闻名。 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1)位置: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    南部,    山脉和    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2)自然环境:塔里木盆地四周被山脉包围,距海遥远,气候    ,戈壁、沙漠广布;在塔里木盆地中心的      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3)绿洲: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形成了许多绿洲,它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水和    。人口、城市和交通线集中分布在    上。 (4)塔里木盆地的能源矿产:    资源。 (5)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①对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带动当地    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②对东部地区:缓解我国东部地区的    供应紧张局面,优化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使东部地区的    得到了改善。  (保定中考)甘肃祁连山区的农民每年夏季种植胡萝卜、娃娃菜、荷兰豆等喜温凉的“高原夏菜”,这些“高原夏菜”被大量运到2000千米以外的杭州、上海等地。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地属于 (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干旱地区 D.半干旱地区 2.与杭州、上海相比,祁连山区种植“高原夏菜”的优势条件是 (  ) A.夏季温凉 B.地势低平 C.热量充足 D.降水充沛   (广东中考)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被称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每年玉米收获后,戈壁滩成为天然晾晒场,晾晒使玉米种子在短时间内快速脱水干燥。读“河西走廊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的有利条件是(  ) A.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B.气候干燥、光照充足 C.经济发达、科技先进 D.交通便利、离市场近 4.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 (  ) A.祁连山脉的冰雪融水 B.内蒙古高原的地下水 C.大气降水 D.引黄河水    (淄博中考)读甲、乙两区域地图,完成5~7题。 5.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区域河流流向均由四周流向中部 B.甲区域河流水源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乙区域河流水源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 C.两区域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小 D.两区域河流水能资源都丰富 6.甲、乙两区域的交通线都呈环状分布在四周,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  ) A.气候、水源 B.地形、矿产 C.水源、地形 D.矿产、城镇 7.关于甲、乙两区域环境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人口密度小,乙区域人口密度大 B.甲区域位于半干旱区,乙区域位于湿润区 C.甲区域天然气资源丰富,乙区域森林资源丰富 D.甲区域发展了绿洲农业,乙区域发展了水田农业 8.(河南中考改编)下图为西北地区局部示意图及沿途部分景观图。阅读图文资料,完善旅行见闻。 (1)兰新线连接了    (省)和新疆。火车过兰州后,地表变得干旱荒凉,这里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 (2)兰州至玉门段沿途多见草方格沙障(景观A),其功能是 。 (3)在玉门,常可看到景观B,其利用的清洁能源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