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057442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 教案

日期:2024-06-20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256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分子,原子
  • cover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掌握分子的性质。 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4、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分子的性质。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例举例说明分子的性质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实验准备】品红的扩散 氨分子扩散实验 水和酒精的混合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 投影四幅图画 当我们走在校园里,会闻见花园里的花香;当我们路过食堂,会闻见食堂的饭菜香;那么这些香味是从哪里来的呢?再比如说,湿衣服放在外面会变干,敞口放置200g的水,一段时间后水的质量减少,水跑到哪里去了呢?滴一滴品红溶液,渐渐地水会侵染整个烧杯,水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威力呢? 【引入课题】 要探究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从物质本身的构成上来研究,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分子与原子 【设疑自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问题归纳总结,补充细化,作为本节的自探提纲。 自探提示: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 2、分子有什么性质? 3、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分子的性质(各举两条)。 要求:自学教材P48-49完成以上题目,时间5分钟。 学生自学,圈画本节的重点内容,独立思考完成以上题目。 【解疑合探】 学生讨论将结束时,出示展示分工表。 问题 展示 方式 评价 1 第四组 板书 第六组 2 第七组 板书 第二组 3 随机 口述 第九组 展示要求: 板书:书写迅速,字迹工整、内容简练。 评价要求: 1.声音洪亮,条理清晰,突出重点,语言简练。 2.恰当指出展示成果的优缺点并打分。 3.补充或阐述不同观点。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适当强化或补充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如何区分分子与原子? 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硫(S)、碳(C)、铁(Fe)、稀有气体、汞等 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H2O)、氧气(O2)、过氧化氢(H2O2)、二氧化碳(CO2)等 【活动与探究】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观察到小烧杯A中的溶液变成了红色。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 1、氨水能使酚酞试剂变红。 2、B烧杯浓氨水中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A烧杯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颜色变红。 用微观图像解释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实验】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让学生动手实验,理解分子间的间隔。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分子的间隔决定了物质的状态。 分子的特点: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快 3.分子间有间隔 一般来说分子间间隔气体>液体>固体 温度升高,间隔变大;压强增大,间隔变小 【质疑再探】 本节的主要内容我们已经掌握,针对本节的学习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请提出来我们共同完成。 教师预设问题: 原子有哪些性质? 【运用拓展】 1、自编题:根据本节的内容自编1-2题。然后同学相互提问、回答。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的原因是(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是可分的 3、水结成冰,其结果是( ) A 水分子的大小改变了 B 水分子的间隔改变了 C 水分子的颜色改变了 D 水分子的化学性质改变了 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1)强力开花墙外香 (2)气体受压,体积变小。 (3)缉毒警利用警犬搜查毒品 (4)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课堂小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