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小蜗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字。 2.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猜读不认识的字,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字。 【教学难点】 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猜读不认识的字,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2个字。 2.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猜读不认识的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视频,学生看一看,唱一唱。 2.教师导入:你们见过蜗牛吗?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1:它的身体软软的。 预设2:它有一个壳,是它的房子。 预设3:它爬起来特别慢。 3.教师过渡:今天我们就要跟着可爱的小蜗牛走进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14 小蜗牛) 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借助图画,读文识字 1. 自主发现:这篇课文与我们之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预设1:这篇课文没有全部注音,只有部分字词有注音。 预设2:这篇课文的段落间有空行,每部分都有插图。 教师点拨:像这样的课文就是连环画课文。 2.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遇到没有注音的字可以借助图画猜字或者借助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记得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学生交流自然段标注情况,教师借助课件公布答案,引导学生核对:8个自然段。 (2)看图猜字。 教师引导:在图画的帮助下,你猜出了下面加点的是什么字吗? 全班交流,借助图画猜认“蜗、芽、莓、蘑菇”,在交流中,学生把猜读中的错误改正过来。 (3)认读生字。 ①指名学生认读,带拼音齐读,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准难读的字,如“住”是翘舌音,“吧、呀”是语气词,要读轻声,“全、变”是三拼音节,要把音节拼读完整。 ②去掉拼音齐读,开火车读。 ③ 韵母相同,对比读一读。 ba fā yá pá ya 吧 发 芽 爬 呀 (4)认读词语。 ①学生先自由认读,再带拼音齐读。 ②去掉拼音齐读。 (3)学习偏旁。 ①学生自主观察课文后的认字表,发现本课的新偏旁“王字旁”。 ②回忆以前学“王”字,通过观察,比较“王”字变成王字旁的差别认识王字旁:长横变成提,左右两部分相让。 ③给“玩”组词:玩吧、好玩。 (5)师生交流识字方法。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补充。 孩、玩:孩 小孩 男孩 女孩 玩 好玩 玩具 玩游戏(联系生活组词)。 ② 爬:学生观察爬山图,自己做动作,认读“爬”字。(做动作)。 吧 爬 呀 芽:巴+口=吧 巴+爪=爬 牙+口=呀 牙+艹=芽(借助熟字,以旧带新)。 ④ 金———全 田———回:“全”比“金”少两点,“回”的中间是“口”,“田”的中间是“十”(形近字比一比)。 (5)识字游戏———小蜗牛摘草莓。 三、再读课文,学习第1部分 1.借助插图,整体感知。 对照图画读一读课文,圈一圈故事里提到了哪几个季节。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总结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板书: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2. 说一说:课本中的四幅插图分别画的是哪个季节,对应的是哪几个自然段的内容? 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第一幅图画的是春天,对应的是第1、2自然段;第二幅图画的是夏天,对应的是第3、4自然段;第三幅图画的是秋天,对应的是第5、6自然段;第四幅图画的是冬天,对应的是第7、8自然段。 3.走进春天,学习第1、2自然段。 (1)看第一幅插图,读读第1、2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蜗牛一家住在树林旁边。 预设2:春天来了。 预设3:树林里的小树发芽了。 教师点拨:春天来了,树林里的小树发芽了,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