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062699

第7课《敬业与乐业》同步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6-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5次 大小:235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7课,敬业与乐业,同步,学案,答案
  • cover
《敬业与乐业》同步学案 [基础存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骈进(pián)  解剖(pāo) 妄想   羡慕 B.厌恶(wù) 佝偻(ɡōu) 喉咙 杜绝 C.调和(tiáo)  赦免(hè) 蛀虫   浪荡 D.亵渎(dú)   禅师(chán) 精微   秘决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数量众多的精美纹样“串联”起成千上万的故宫文物,它们不仅让文物看上去更精美,而且背后传递着不同的祝福和寓意,成为宣传故宫文化的不二法门。 B.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要心无旁骛,坚守三尺讲台。 C.在演讲比赛中,王华讲了一大堆,可惜言不及义,评委老师都默默摇了摇头。 D.他读书善用方法,甚至能够用断章取义的办法提炼出一些长篇巨著的精髓。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他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B.《老子》也称《道德经》,是道家经典著作;《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庄子》是法家经典著作。 C.“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这句话是条件复句。 D.“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运用疑问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课内精读] 阅读《敬业与乐业》第6~7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题。 4.这两段文字主要论述了什么? _____5.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_____ [拓展迁移] 打磨人生的精度 李慧勇 ①北宋改革家王安石在创作《泊船瓜洲》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改为“过”,又改作“入”,随后又改作“满”。像这样总共修改了十多个字,最终才定为“绿”字。凡事精益求精,力求完善,不退而求次,是可贵的精神品质,更是对人生的高度负责。 ②古人云:“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意思是说:以上等作为标准,只能收到中等的效果;以中等作为标准,只能收到下等的效果。在相当意义上说,工作标准决定工作成效,有什么样的标准,决定着有什么样的成效,也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和成败得失。正所谓,“得其大者兼其小”。坚持高标准,底线才会越来越牢固,底气才会越来越充足。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能接最烫的山芋,才更有利于激发敢闯敢试敢干的气魄,让人在能力跃升中筑就自信,进而摘取到“最大的麦穗”。 ③“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超越自己。”而这个过程,就是打磨人生精度、追求人生价值的过程。一个人的一生是碌碌无为还是璀璨夺目,“标准”堪称关键变量。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条抛物线,那最高标准就是抛物线的顶点,顶点决定人生的长度、宽度与厚度,只有不断突破抛物线的顶点,才会走得更远。理想信念坚如磐石,立场方能稳如泰山。立根固本、凝魂聚气,思想上向高标准校准,眼神上向高标准聚焦,行动上向高标准靠齐,有了高标准的追求,一个人就能不偏航向、砥砺前行,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山登绝顶我为峰”,从高尚工作中收获快乐,在舍我其谁中成就人生。 ④我们知道,工匠要出一件精品,离不开长时间的精雕、细刻、打磨,无不需要安稳心神、恪尽职守、专心致志、执着追求、迷恋至深、坚守平凡。打磨人生精度,意味着“执一事终一生”的专注坚守,蕴含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价值追求,体现着“守正出新”的创新动力。坚持高标准不会一蹴而就,更不会一劳永逸。再高的标准,不去坚持也会虚化;再严的要求,不去落实也会松懈。“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坚守“怀中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