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06772

汉代思想的大一统课件

日期:2024-06-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42654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汉代,思想,大一统,课件
  • cover
课件46张PPT。我仁; 我义; 我以柔克刚; 我顺其自然; 把他们全抓了。 战场上见高低!趣味百家孔子说:荀子说:老子说:庄子说:韩非子说:孙子说:应运而生初步发展春秋演变线索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何谓“黄老之学”? 汉初为何以之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 黄老之学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黄 老 之 学内容:治身(养生)、治国。基础:早期道家理论,结合阴阳、儒、墨、法等各家学说。核心:“无为而无不为” :“待时而动、因时制宜、积极无为”“黄”:黄帝的学说“老”:老子的学说+“黄老之学”一、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1、含义:“老”:老子的学说“黄”:黄帝的学说(1)内容:治身(养生)、治国。(2)主张:“无为而无不为” :(核心) “待时而动、因时制宜、积极无为”(3)特点:政治上“积极无为”   (具体做法: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减轻刑法) 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楚汉战争汉初的经济状况经济残败、百废待兴修养生息、轻徭薄赋 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 西汉建立之初,经过秦末农民战争,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为了恢复元气,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对外与匈奴“和亲”,对内轻徭薄赋。 适应社会状况而实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一、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1、含义:治身(养生)、治国“无为而无不为”2、实施的原因: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体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1)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客观) (2)黄老之学适应了当时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客观) (3)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巩固统治。(主观)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边境)廪庾(粮仓)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后汉书.食货志》  从刘邦到汉武帝即位约70年实施黄老政治后,西汉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国力渐渐增强。 黄老之学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文景之治】 汉高祖总结秦亡的教训,实行黄老无为政治,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到了文帝、景帝时期,倡导以农为本,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约法省禁”的政策,使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文景之治”。1.经济恢复 2.社会稳定 3.生活改善 4.国力日盛土地兼并,商贾膨胀 ———中央软弱无力 边境不宁———软弱的和亲政策 王国问题———放纵、姑息 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突出积极:消极:一、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1、含义:2、实施的原因:3、实施的结果:  为汉武帝时期的“有为”打下了坚实基础。到汉武帝时期为什么汉初的 黄老之学被新儒学所取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⑶ 形势变化: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不满“无为而治”的状态,要推崇“有为”的儒学。1.新儒学取代黄老之学的原因: ⑴ 黄老之学自身的缺陷和不足⑵ 根本原因:新儒学对巩固国家统一有积极作用 ———无为”不能解决匈奴边患、王国威胁中央等现实问题,不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新儒学的“大一统”和“君权神授”的思想,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新儒学  儒学取代黄老之学成为统治思想是在什么时期?是通过哪些人实现的? 汉武帝时期 一君一臣: 汉武帝和董仲舒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新儒学2、来源:董仲舒创立新儒学阴阳《公羊春秋》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