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069155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共27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17761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八年级,PPT,27张,上册,物理,苏科版
  • cover
(课件网) 八年级上册 4.4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情境导入 思考: 眼睛近视了为什么要带近视眼镜,老龄人为什么要戴老花眼镜? (1)知道照相机、眼球的构造,眼睛的视物原理及成像的基本原理。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办法。 (3)养成自觉保护视力的良好习惯。 本节目标 3.眼睛看不清 的景物,是因为经过调解晶状体的厚薄后,远处景物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 。 2.小红发现爷爷看报纸时,报纸离眼睛很远,这样是因为爷爷是 (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应佩戴 做成的眼镜。 预习反馈 1.照相机是利用_____成像的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相当于成像的光屏。 胶片 前方 远视眼 凸透镜 凸透镜 近处 凸透镜 课堂探究 【思考】 照相机的结构是怎样的?它又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哪种情况来成像的? 【结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工作原理是利用凸透镜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性质。 课堂探究 首先来认识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情况。 探究眼睛的结构 典例分析 例1:我们能看见物体的原因是(  ) A.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 B.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了镜面反射 C.物体一定要发射或反射光 D.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了漫反射 A 解析: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能反射光,将光线反射到我们眼睛里。 故选A. 课堂探究 眼睛的视物原理 视物原理: 看近景时,晶状体变厚,晶状体的焦距变小。看远景时,晶状体变薄,晶状体的焦距变大。 课堂探究 眼球各部分功能介绍 课堂探究 视觉的形成 典例分析 例2:人眼的折光系统整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晶状体的调节可改变整个折光系统的焦距.某同学从看黑板到低头看课本的过程中,其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先变大后再变小 A 解析:人眼的折光系统整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人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会聚能力变弱,即焦距变长,从而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若人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变强,焦距变短,使得像才能成在视网膜上; 故选A. 课堂探究 照相机与眼球 和照相机类比: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 课堂探究 眼睛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屈光)来改变晶状体焦距获得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眼睛所能看到的最远的点叫调节远点,正视眼所能看到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到的最近的点叫调节近点,两点之间称为调节范围。 眼睛的成像原理 眼球的晶状体与周围的肌肉想链接,当肌肉收缩程度改变是,经专柜的凸度就会改变,从而改变了它作为凸透镜的焦距。 课堂探究 典例分析 例3:人眼的折光系统整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晶状体的调节可改变整个折光系统的焦距.某同学从看黑板到低头看课本的过程中,其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先变大后再变小 A 解析:人眼的折光系统整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人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会聚能力变弱,即焦距变长,从而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若人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变强,焦距变短,使得像才能成在视网膜上; 故选A. 课堂探究 近视眼 课堂探究 因年龄或其他原因,眼球功能有所退化,使晶状体屈光度不足,对光的会聚能力下降,看近处物体时,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看不清楚。其焦点落在视网膜前,不能准确地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称为轴性近视。 近视眼 课堂探究 晶状体太后,遮光能力太强,成像于视网膜的前方。 佩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 典例分析 例 4:下列关于近视眼与正常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得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