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072006

纲要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6-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34888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纲要,13课,明朝,建立,清军,入关
  • cover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了解该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 基本信息 本课是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单元的第一课,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清楚元明清三朝易代以及明朝加强皇权和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为后一课讲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奠定基础。 本课主要讲明朝,共三个子目,分别涉及明朝封建专制的发展和明朝经略边疆的问题。尽管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点在清朝,但明朝打下的基础也是不可忽视的。本课在逻辑关系上采取先内后外的原则。 第一子目讲明朝的内政,以专制强化为重点。第二、三子目讲明朝的边疆问题和外部环境, 其中先讲沿海,再讲内陆。第三子目讲内陆边 疆的时候,顺便带出清朝建立、明朝灭亡和清军入关,从而结束全课。 学情分析 本课部分内容在初中已经有所涉及,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宦官专权等史实性知识及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概况同学们也较为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性、史实性的知识不作过多处理。但是,初中教科书基础性较强,高中历史课程要进一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揭示历史发展基本规律和趋势,帮助学生对历史事件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认知体系,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 综合以上学情,本课将借助文字材料或图片,把难度较大的问题更直观、更具体地展示给学生,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完成历史学习思维方式由初中到高中的转变。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 了解废丞相、设内阁、宦官专政的经过及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能说出明朝的这些政治措施的意义;了解明朝中央和地方对外贸易的不同方式;知道明朝经略边疆的措施;了解明朝灭亡的原因及步骤; (二)课程思政目标: 将学生代入到当时的历史情景中,建立起与现实的联系,并体会思考为何郑和下西洋没能使中国走上海洋强国的道路,明朝经略边疆的特点对于今天处理边疆问题有何启示,明朝的灭亡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明朝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二)教学难点: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材料、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讲解元末明初农民起义来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明朝建立的相关知识。 阅读PPT上的图片材料,回顾初中学习的关于明朝建立的时间、首都、国号等内容,并在课本中标注出来。 用课本第一段元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内容来导入,既交代了明建立的时代背景,也为下文明朝为加强皇权埋下伏笔。 第一幕 明的政治治理 1、通过两段材料来分析朱元璋废宰相的原因。 阅读材料并思考为什么历朝历代都存在的宰相制度,到朱元璋这里就不能继续削弱其权力而要彻底废掉了呢?并归纳出废宰相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初中时学生已经学过废宰相相关原因,但是原因分为很多层面,通过阅读材料让学生思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分层面看待问题,提升学生理论修养。 第一幕 明的政治治理 2、通过两则材料引导学生废除宰相之后,权力就集中在皇帝手中,集权也导致了皇帝政务繁忙,为接下来设立秘书机构-内阁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阅读PPT上呈现出来的材料并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当老师提出问题时认真思考,并积极回答,跟随教师一起总结这部分的知识点,同时做好笔记。 政治机构的设定都有其必定的原因在里面,设立内阁和废除宰相有着直接联系,明初的几个政治制度之间都不是断裂的,这样讲解有利于帮助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