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08449

【同步教案】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必修一教案: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4份)

日期:2024-06-2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950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案,4份,分配,收入,单元,第三
    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课题: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第 课时 时间: 课标要求:解析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记效率、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2、理解为什么要坚持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注重效率和公平原则的涵义;如何坚持效率和公平原则。3、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说明坚持兼顾效率和公平原则的意义。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选择。2、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教学重点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2 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3、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2、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是否有课件 有 课时设计 1课时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 课后补充 问题设计与双边活动 授课内容 引导学生参看教材60页,就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两种观点进行讨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为什么?(导入问题的作用)补充: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含义,不要说的太专业化。课堂思考:古人:“不患寡而患不均”,那我们现在忧患什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与重要意义。2、 小事例,设找全班最瘦小的女生与最壮大的男生背麻袋,来引导学生试分析效率与公平。(二)进行新课(1)公平的含义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教材60页,就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两种观点进行讨论。教师总结:公平的含义比较宽泛,我们这里学的是收入分配的公平。它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是根据社会的不同利益主体在社会经济交往活动中,按照他们都能够接受的规则处理相互的利益关系,在承认物质差别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相对平等,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是绝对的平均主义,不考虑客观差异;是不讲效率的“公平”,实际上是不公平,它妨碍了效率,阻碍了生产的发展,结果使人民长期处于贫穷状态,结果不是共同富裕,而是共同贫穷。(2)坚持收入公平分配的意义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3)、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1、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注意课本上的第一段第二句话,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看视频《十七大报告的相关内容》通过十七大报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可以分过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两个方面。2,初次分配是如何注重公平的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意义: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也有利于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措施: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生活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