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089350

第二单元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4-06-20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2445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二,性质,九年级,化学,人教,学年
  • cover
2.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实验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交流讨论和拓展探究,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的选择。 2、通过阅读教材、合作交流、归纳和分组实验,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方法。 3、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分享和记录巩固,进一步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氧气制法的探究 2、难点 :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 教学方法:自学 、讨论、实验法、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教学设计 情境引入:复习引入: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看谁写得又快有准。 【学生板书】(1)过氧化氢水 + 氧气 (2)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氧气 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产活动也需要氧气,所以人们曾把它叫做“养气”,氧气如何制取呢? 二、预习检测: 1、固定试管时,为什么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部? 2、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离水面,还是先停止加热,为什么? 3、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什么在导管口放一团棉花? 三、新知新解: 【学生】学生对比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和加热氯酸钾制氧气的特点,分组设计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 【归纳小结】 ⑴制备氧气的实验装置由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组成; ⑵选择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的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如加热高锰酸钾选用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 ⑶选择气体的收集装置的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等;如氧气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讲解】通过预习大家知道,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情况下能分解出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师】通过文字表达式,我们可以推知若要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一定要用到酒精灯加热。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用什么样的实验装置? 【投影】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 【提问】使用了哪些仪器?哪部分是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比较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适合于密度:氧气> 空气 , 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收集气体干燥。操作简单,但是纯度不太好。 排水法适合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发生反应。收集的气体纯度较高,便于观察是否集满。 【视频】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 【生】概括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试管中放入药品和一团棉花,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3)将集气瓶盛满水,盖好玻璃片 (4)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加热,再对准药品加热 (5)有气泡连续产生时收集氧气 (6)把导管拿出水面,熄灭酒精灯。 【师】点评。总结: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查(茶)装(庄)定点收离(利)熄(息) 【设计意图】用谐音记忆法归纳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能够让学生尽快地熟悉实验步骤。 【提问】(1)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2)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4)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 (5)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带着问题和思考,大家动手实验,亲自制取两瓶氧气。其中一瓶预留1/4左右的水,以做铁丝燃烧性质实验。 【生】小组两人先确定分工,合作制取两瓶氧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亲自动手制取物质,要求规范的操作对以后的实验教学至关重要,在实验中学生都比较感兴趣并能按照操作规定制取氧气。 【生】汇报交流实验成果。回答实验前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