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096071

新版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1.1生物的特征教案

日期:2024-06-24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986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生物,新版,新人教,人教,七年级,上册
  • cover
课题:《1.1.1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和非生物,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质疑、反思的科学精神,体会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难点:植物的营养、呼吸、排出废物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新课标指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因此教法上采用了1.情境引入法———开篇,以情境提出问题,并引导分析,感受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为探索生物的基本特征做好铺垫,同时引出课题;2.启发引导法———课中,通过一系列的追问,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补充,突破教学重难点;学法上主要使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贯穿整个课堂。 教学准备: 教师层面:有效备课做好PPT,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教学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生物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活中,我们认识很多生物,大家来判断一下,石阶上的苔藓、树干上的蘑菇、小猫、小鱼,它们都是生物吗?你是以什么标准判断的呢?大家可能会说,看它是不是绿的,看它会不会动,看它能不能生长。可见我们是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我们已知的生物特征进行比对,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判断。生物的特征很多,因此我们的判断依据也不统一。那么,生物到底有哪些共同特征呢?人们又是如何来研究的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物引入,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课下探究。 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大胆表达 2.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 1.如果你在野外看到这样一个物体。你有什么办法来判断它是不是生物呢? ———(试探)用物体、用光、用声音去刺激它,看它是不是能做出反应,如果它做出反应,就有可能是生物。当我们刺激它的时候,它没有任何反应。那是不是就可以断定它不是生物呢?我们可能会换一种方式来寻求证据。 ———(观察)长时间的观察,看它是否会发生生长、繁殖的现象,如果它具有这样的现象,我们就可以证明它是生物。刚才,我们就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一次科学探究。 小结: 提出问题———观察、试探———归纳、比较———得出结论 出示问题学生深入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为后面探究生物的基本特征做了伏笔。 鼓励大家积极发言,大胆探索 3.探索生物的基本特征 问题: 1.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是不是所有的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呢?这种特征对生物生存和繁衍有什么意义? (1)动物对动物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比较迅速、明显、容易观察到;当我们触碰含羞草,它就合拢叶片;食虫草能够捕食小虫;向日葵能追随太阳,除此之外,植物体大多都有茎叶向光、向上生长的特性,而根具有向下、向水生长,不仅如此,其他生物也有类似的变现,只不过这些表现有的比较慢、不明显,不易观察到,可见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是一个普遍现象。 (2)通过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够趋利避害、更好地适应环境,也能够更好地获得生活所需要的物质。 追问:机器人也能对我们发号的命令做出反应,这与生物对外界做出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2.所有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吗?繁殖对于生物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个体的寿命是有限的。通过生长和繁殖能够不断的产生后代,这样就可以使物种得以延续. 追问:蜂群中工蜂不能繁殖啊? 这是蜂群、蚁群的分工现象,即使生物的某些个体不能够繁殖后代。但是,一个种群是可以繁殖后代的。所以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