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11334

《优化指导》2013-2014学年北师大版历史必修1(课件+练习):专题04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5份打包)

日期:2024-04-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75073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5份,关系,对外,中国,现代,专题
    课件7张PPT。第四单元 单元回顾总结一、分析比较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调整二、建国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谢谢观看! 1.新中国建立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 B.社会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C.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 2.新中国建立后,世界各国对中国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有的国家立即伸出友谊之手,有的国家则心存疑虑,还有的国家采取了敌视的态度。第一个向中国伸出友谊之手的国家是(  ) A.苏联         B.印度 C.保加利亚 D.波兰 解析: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第一个伸出友谊之手的国家是苏联,故选A。 答案:A 3.在纪念万隆会议召开50周年的大会上,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的李肇星说:“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做亚非国家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或威胁任何国家,只会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永远不会成为对世界有威胁的国家 B.中国与亚非国家没有利益的分歧 C.中国的发展可以为世界和平作出巨大的贡献 D.中国已经、并将永远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 解析:中国与亚非国家存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中国与亚非国家应该“求同存异”,并不是没有利益分歧,此说法太过绝对。 答案:B 4.新中国成立头四年,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充当的只是“配角”。不久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却由“配角”变为“主角”,朋友越来越多。导致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由“配角”变为“主角”的主要原因有(  ) ①新中国政权的逐步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②“求同存异”方针的正确指导 ③周恩来等外交家的远见卓识及积极的外交活动 ④中国逐渐成熟的外交策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新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①②③④项均是其中因素。 答案:C 5.下面是一幅反映国际关系史上重大历史时刻的图片。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问时)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快步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1)指出该图片的拍摄时间和地点。 (2)为什么尼克松“决心伸出我的手,快步向他走去”? (3)这次历史性的握手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对中美两国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日关系产生了什么直接影响? (4)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解析:由材料中的“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综合分析便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新中国成立后,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体现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答案:B 2.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针对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表明(  ) A.在中苏结盟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