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鹅》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经过一年的音乐学习,学生对音乐课堂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自己的见解,在这个阶段,乐理知识开始多了,学生也开始接触视唱曲谱,但学生年龄偏小,生性活泼,所以音乐课堂上要知识性、趣味性并重,要用充满趣味的语言讲解枯燥的知识,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教材分析:《咏鹅》是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五课的一首演唱歌曲,是根据唐朝诗人骆宾王的古诗《咏鹅》创作而成,由黄国群先生作曲,描述的是白鹅在平静地湖面上悠然嬉戏的美景,歌曲是民族调式,旋律很流畅,琅琅上口。 教学内容:湘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第五课《咏鹅》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鹅的悠然嬉戏的音乐形象。 2. 引导学生能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初步了解合唱的简单形式(如领唱等)。 3. 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意识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中鹅的悠闲自在的形象,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并边唱边演。 教学难点: 认识并了解休止符号和反复跳越记号 养成教育训练点: 锻炼学生能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了解歌唱时正确姿势及表情对更好表现歌曲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大家喜欢动物吗?今天我们请了一个动物朋友到课堂来,请大家看看它是谁(师边读谜语边画出白鹅)?你们见过白鹅吗?白鹅喜欢做什么?谁来模仿一下白鹅走路的样子?游泳的样子?(请单个同学做,大家一起做) 师:非常棒!唐代诗人骆宾王曾在七岁时因为看见鹅在水中悠然嬉戏的样子即兴做了一首赞美鹅的诗,你们会背吗?(生1、2、—齐背) 师:我也会背,你们想听吗?(师按节奏范背)想学吗?(出示图谱) 1、认识休止符(用握手表现休止符) 2、随师边拍节奏边念唱古诗 【设计意图:有悬念的出示图片激发学生兴趣,模仿动作为拓展部分的创编埋下伏笔,古诗的念唱则是一箭三雕:(1)学习了休止符;(2)处理了歌曲的念唱部分;(3)学生掌握了节奏后对学唱部分大有益处。】 二、 学唱歌曲 师:接下来我们学习一首歌曲,名字也叫《咏鹅》(书写课题),名字和古诗一样,那么歌词是古诗词有什么关系吗?请大家欣赏完歌曲,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 (生:歌词和古诗词一样),师及时表扬:歌词中古诗只出现了一次吗?(不是),那是几次呢?请大家再听一遍! (生:4次;生:5次)师:不确定吗?请大家再欣赏一遍,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可以边听边伸手指。 (生:5次,中间还有一遍念唱)师:太棒了!请大家打开课本22页,看着歌词旋律再听一遍,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生:课本上只有3遍歌词,我们却听到了5遍)师:对,为什么呀?秘密在一个记号里,请大家在课本上找到它(师板书并讲解反复跳越记号)请大家用手点歌词再欣赏一遍! 师:歌词中诗词出现了5次,第一次就像一只白鹅在水里悠然嬉戏,(师范唱),又引来第二只鹅(师范唱),接着引来了一大群鹅(师生齐念唱),这群鹅一起唱起了歌,声音大了,调也高了,(师对比范唱,生感受前后旋律不同) 师:再一次听一下第一只鹅的歌,我们来学唱一下!(欣赏—师范唱—生跟唱—生齐唱,重点处理第四个乐句) 师:第二只鹅来了,请大家跟唱一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生:对,跟第一个乐段差不多,但也有不同,哪一句?最后一句) 师:唱的很美!复习我们的念唱部分。真不错!引来了一群鹅,声音高了啊!来听一下吧!(边听边跟唱,注意结束句) 【设计意图:多次倾听让学生对完整的音乐形象有了很好的理解,对于重点乐句,师采取跟琴范唱,模唱,加以处理,难点乐句迎刃而解,而反复跳越记号的引入更是顺理成章,孩子们很有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