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120979

教科版(2017秋)科学 一年级下册 1.3认识物体的形状 教案

日期:2024-06-0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15698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科,2017,科学,一年级,下册,认识
  • cover
认识物体的形状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认识物体的形状》是教育科学-出卷网-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第3课的内容在学习物体的特征,谁轻谁重后,本节课要进一步让学生去认识物体的形状。这需要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支配能力。本课以如果把物体装进盒子里,将怎样将物体装得更多为问题导向,指向对物体形状的理解。通过了解、动手操作、交流、修改、再等环节逐步认识物体的形状,发现更多摆放、拼接的方式。在通过“换一种平铺的方法,能装得更多吗?”使学生体验到:物体的形状对其占据空间的影响。由此,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也不同。 学情分析: 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如:颜色、大小、轻重等),而且也学会了用简单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轻重。这节课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形状。这节课认识“形状”是从“占据空间”这个角度来理解的,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建立对质量和体积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由于“占据空间”这个概念对学生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材用一个“固定大小的盒子”来使这个概念具象化。虽然教材对活动的难度做了一定的控制,但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对空间感较为陌生,所以需要教师引导与梳理。因此,在进行本课的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指导,在研讨时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2.平铺方式的多样性,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科学探究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 2.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也不同。 【教学重点】 知道许多物体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教学难点】 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 【教学准备】 学生: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有一定高度的方盒子、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和木块若干、橡皮若干、螺母若干、布袋(内装一个乒乓球和一块橡皮)、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课前:让学生把玩积木,进行各种积木比赛,看谁能利用积木做出不同的动物或者是物品。 设计意图:间接引入本节课的主角,让孩子们和物体更亲近,并且用积木让学生初步了解形状的多样性,为课的延续打下基础。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同学们,在课间,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在搭积木,是不是很有意思?在此期间,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不同的积木形状不一样,可以根据他们的形状来拼成不同的图案。 2.黑布袋的秘密。 不打开黑布袋,你能猜猜里面装的是哪两个物体吗?是怎样猜到的?邀请一位学生上台讲进行猜测,引导学生用“摸”“看”的方法进行猜测,根据“形状”判断布袋内的物体是乒乓球和木块 3.出示另外两种物体———橡皮和螺母,让学生说说这两种物体是什么形状。强调形状也是物体的重要特征。 4.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物体的形状》。 (课件展示猜测的方法及四种物体的形状) (板书:认识物体的形状) 设计意图:通过课间的积木活动导入本课,体现了课程与生活相贴近。并通过黑布袋的游戏,让学生用“摸”“看”的方法猜测是什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同时直接引导学生关注物体形状上的不同,体现连续性。 二、探究将物体平铺在盒内的方式 活动一:第一次平铺活动 1.引导:如果把物体装进盒子里,怎样装得更多? 预设:将物体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