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128311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选修3-1(30张PPT)

日期:2024-11-29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12045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物理,PPT,30张,选修,人教,学期
  • cover
(课件网)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观察并解释现象 原子核为什么稳定? 质子和中子之间有强相互作用 核力 核外电子: 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容易受到外界的 作用而脱离原子 原子的结构 关于物体带电的说明: 当物体内质子与电子的数目相等时,则成电中性,正电荷大于负电荷时物体带正电,正电荷小于负电荷时物体带负电,即若物体内质子与电子数目不相等时,则称物体为带电体。 物体的分类 (1)导体:电荷能从产生的地方迅速转移或传到其它部分的物体。 (2)绝缘体:电荷几乎只停留在产生的地方的物体。 (3)半导体:半导体是介于导体与绝 缘体之间的物体,而且对温度,光照,杂质,压力,电磁场等外加条件极为敏感。 常见的导体:玻璃,橡胶,丝绸,琥珀,松香,硫磺,瓷器,油类,未电离的气体等。 常见的绝缘体:玻璃,橡胶,丝绸,琥珀,松香,硫磺,瓷器,油类,未电离的气体等。 (一)两种电荷 1.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它带了电,或有了电荷。带电的物体叫带电体。 2.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1747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提出: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为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硬胶棒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 _ 富兰克林 (1706-1790)美国科学家和政治家,1752年,他冒着生命危险在雨中进行“风筝实验“,证明了闪电和摩擦起电的电是相同的。他提出了用“正电”和“负电”区分两种不同的电荷的方法。 3.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 异种 电荷相吸引。 4.正、负电荷相互完全抵消的状态叫做中和。 二、三种起电方法 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 1、摩擦起电 (1)相互摩擦的物体带等量异种电荷,例如: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2)原因: 电中性的两物体互相摩擦时,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 1、内部有大量能自由移动的电荷; 2、通常情况下,这些自由电荷在不 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思考:金属导体的特点: 金属导电机理: 金属内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自由电子 正离子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而不移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感应起电 2.静电感应 (2)感应起电的规律: 靠近带电体的近端感应出异种电荷,远端 感应出等量的同种电荷。当导体与接地时, 大地是导体的远端。 (1)静电感应:把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导体时, 可使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的现象. 静电感应现象中出现的等量异种电荷通常叫做感应电荷. 静电感应的实质:把带电球移近金属导体AB的A端时,导体上的自由电子被吸引到A端来,因此导体的A端就出现了负电,B端由于缺少电子带上了等量的正电荷,所以,感应起电没有创造电荷,而是使物体内的正、负电荷分开,也就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说 明 带电体能够吸引不带电的中性轻小物体, 是因为静电感应的缘故。 分析与思考 带电体为什么能够吸引不带电的中性 轻小物体? 3.接触起电的规律 抵消后 再平分 +Q -3Q -Q -Q (1)两个带电体接触时,若带同种 电荷则总电量平均分配; (2)若带异种电荷,则电量先中合再平 均分配。 (1)摩擦起电: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电子的得失。 (2)接触起电: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电荷的转移。 (3)感应起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即电荷的重新分配。 注意:在三种起电方式中,发生转移的都是电子,正电荷不发生转移。 2、物体带电的实质: 三.电量 (1)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